15、医疗机构应当确保实现本机构患者诊疗信息管理全流程的安全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稳定性、时效性、溯源性。
16、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
17、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员工授权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患者诊疗信息使用权限和相关责任。
18、医疗机构应当为员工使用患者诊疗信息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因个人授权信息保管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被授权人承担。
1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要求的死亡讨论1周内完成,如何界定具体时限?答:本制度所指“1周内”是指5个工作日内。
20、哪些临床诊疗行为需要进行复核查对?医疗机构内针对具体患者个人的医疗行为和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开具和执行医嘱、给药、手术/操作、麻醉、输血、检验标本采集、检查、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等环节的行为均需要进行复核查对。
(二)20分的风险题(共9题)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
5、如何保护患者隐私?答:检查患者身体时应当适当遮挡,避免无关人员窥视,不可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相关信息。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等情况应与其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沟通,并予以说明,不得向其他无关人员泄露。
6、是否允许进行电话会诊?答:医疗机构内的会诊,医师必须到现场亲自诊查患者,不允许以电话形式进行会诊。
7、患者身份错误事实上可以发生在诊断和治疗的任何阶段。比如这些情况:患者可能是在镇静状态、意识不清或没有充分集中注意力;也可能是在住院过程中更换床位、房间或病房;或患者因听力障碍或其他情况都可能导致在确认患者身份时出现差错。
8、用电子设备识别患者身份时,仍须进行口语化查对。查对时应通过开放式提问,如“您叫什么名字?”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而不是用诱导式提问,如“您是否是某某?”等问题来确认患者的姓名。
9、尊重患者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①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②尊重患者的诊疗选择权,主动提出替代方案并陈述优缺点供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选择时参考;③不得有侮辱、歧视性语言;④在患者心理、家庭承受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实施诊疗活动,以保护患者的尊严。
(三).30分的风险题(9题)
1、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
2、什么是患者评估?答: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理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诊疗指南或规范,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并结合患者心理、家庭和社会因素分析、综合判断,据其结果制定诊疗计划并实施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3、诊疗服务的连续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急危重症需抢救的患者,应有医护人员的全程陪同(含监护)或/及陪同转运,并积极抢救。对于普通患者,应当有医疗记录来体现所有的医疗行为是连续的。
4、首诊负责制度的基本要求。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5、医疗机构的抢救资源包括哪些?答:医疗机构的抢救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抢救人员:(2)抢救药品:(3)抢救设备:4)临床科室可设置抢救区域和抢救床位。
6、首诊医师如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应当对其实施的诊疗行为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完成医疗记录。
7、临床用血的关键环节及执行顺序一般包括:适应证判断、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8、医技检查、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1)核实:。(2)通知:。(3)记录:。(4)报告:。(5)复查:。
9、临床输血的“双人核对制度”指的是什么?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检查血液制品和输血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急诊号、病案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品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