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我国普遍采用的安全生产教育形式有: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其中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
39、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4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41、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42、易燃液体(如轻油等)具有易挥发性、易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和毒害性。
43、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等措施。
44、人体触电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4种。
45、使用任何手持电动工具时都必须按照安全技术规程操作。操作者要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46、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分为五个阶段,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工程设计审查、总体开工方案审查、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
47、外出住宿要了解住所的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缓降器及消防器材的位置,以备突遇紧急情况时自救逃生。
48、家用高压锅每次使用前都要清洗排气阀,确保排气阀畅通无堵,要保持易熔片清洁可靠。
49、承运化学危险货物的运输车辆必须具备加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章”的《道路运输证》,悬挂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和标志灯方可运行。
50、家用电器失火的主要原因是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特级、一级用火作业证的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
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在进行气割、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5、手提灯的电压应采用36 V或24V。(×)
6、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8、一次事故造成2人以上重伤的为上报集团公司一般事故。(×)
9、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的事故为特大事故。(×)
10、凡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写出事故报告。(√)
11、发生火灾事故应由消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查。(√)
12、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现场安全检查。(√)
13、基层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14、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15、关键装置实行直属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和班组分级管理与分级监控的原则。(√)
16、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只有三要素同时存在,且都有足够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燃烧。(√)
17、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及静电的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界限以内。(√)
18、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19、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某相通的管道加阀门隔绝。(×)
20、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共有42V、36V、24V、12V等四个等级。(×)
21、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
22、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瓶,气瓶应直立使用,严禁倒置;用户不可擅自处理、倾倒瓶内残液。(√)
23、爆炸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24、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6、建筑施工中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即: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