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幼儿园秋季卫生保健小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2023幼儿园秋季卫生保健小常识1
幼儿秋季卫生保健注意事项
衣:由于温差会有变化,早晚应注意气温转凉。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
食:多让幼儿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较多的食物,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季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强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
住:天气会逐渐转凉,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十分重要。家长定期将幼儿的物品、玩具或被子清洗和暴晒。
行:不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玩耍,如:波波池、楼下小区、公共乐园等较容易交叉感染的场所。及时清洗双手、补充水分等。
秋季幼儿易患的六大疾病
一、秋季腹泻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秋季腹泻多在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发生,做好预防极为重要。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孩子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二、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孩子。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其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身处游乐园、室外广场、公共交通这种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
三、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它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孩子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四、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病。患了水痘的人,通常会出现发烧、发痒的红疹,最初这些红疹先是扁平,其后形成突起的小水泡,还会成片出现,最初出现于身躯,然后向面部和四肢散布,持续3-4天,然后变干、结痂。完全痊愈大约需要2-3周时间。
预防措施: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
五、流感
夏秋换季期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孩子身体抵抗力低下,是流感病毒重点侵袭对象。因此,家长更应该加强对流感的预防,早晚温差大要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保质保量的睡眠;适量适时地增加运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暖而又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
六、上呼吸道感染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会引发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流质为宜。
秋季育儿保健小常识
1、多给幼儿多喝水
秋季干燥,幼儿需要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在家中,家长给幼儿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幼儿体内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不管是幼儿还是大人,刺激性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为盐分太多容易加速体内水分的散失。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橘子等,也应尽量少吃。
3、呵护幼儿皮肤
建议家长在给幼儿擦拭或洗脸时要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要给幼儿涂抹儿童护肤产品保湿水分,减少在秋季出现脸部干燥起皮等。
4、忌食冷食物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会出现脾胃湿热。在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幼儿也不能天天吃冷饮,夏天都不可以,秋冬更是不行!除了限制冷饮以外,从冰箱拿出的饮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钟后食用。
5、冷水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