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回答:“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刘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刘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8分)
(2)阐述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0分)
答案:(1)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并且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理解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这些举措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④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等等。
31.
情景1:林强上课捣乱,受到同学责怪和老师批评,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频繁的出现。后来,为了消除他的捣乱行为,当他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
情景2:杰明上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的学习。老师找他谈话,他多次承诺予以改正,但他很快又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陈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抽掉陈军的椅子,使其重重的摔了一跤。于是老师宣布取消结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
情境3:兴华平时上课喜欢讲闲话,老师为了改变他的不良习惯,不像以前那样一味批评,而是采用新的策略,只要新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
1)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三种情境中教师做法的依据(12分)
2)该材料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
答案:(1)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的过程,行为的塑造依靠强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强化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则会消退。它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正强化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指给予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呈现性惩罚是给予厌恶刺激,移除性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
①情景1中,起初同学的责怪和老师的批评对于林强来说是一种愉快刺激,因此强化了他上课捣乱的行为。后来,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便是依据消退原理,使其捣乱行为逐渐减少。
②情景2中,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即撤销愉快刺激,从而减少杰明上课不遵守纪律,还干扰他人学习的不良行为。这是对移除性惩罚的运用。
③情景3中,老师为了增加兴华上课不讲闲话的行为,而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属于愉快刺激,因此老师是依据正强化的原理,来增加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反应频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需要正确运用强化理论。.
①强化的应用:对好的行为予以强化,如情景3中,老师在学生上课不讲闲话时给予强化。
而强化运用不当时,便会增加不良行为,如情景1中,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关注便是对强化的不当运用。
②消退的应用:消退是--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如情景1中,学生上课捣乱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③惩罚的应用: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地少用惩罚,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且惩罚的运用应该积极,即在学生做出某种行为之后,立即给予惩罚。情景2中,对于杰明抽掉陈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的行为,教师给予及时处理,给予必要的惩罚,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且,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总之,强化、消退、惩罚对课堂管理、学生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作用很大,教师应对上述原理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