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为三周岁幼童,甲父母将甲送入全托幼儿园照顾。某日阿姨疏于照顾看管,只顾谈话,致使甲弄摔桌上的杯子,砸伤另一幼童。下列关于承担责任的描述,哪项正确()。
A.完全由甲的父母承担责任
B.完全由幼儿园承担责任
C.幼儿园完全不承担责任
D.由幼儿园适当给予赔偿
答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1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所以监护人责任适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题中说“由于阿姨疏于照顾看管”,此时幼儿园方应按照《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的规定,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此时适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D。
【考点】民法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5.小刘在超市买了一瓶香油付了25元。在这里,人民币履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
答案:
D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其主要特点是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故本题选D。
6.以下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A.罚款B.滞纳金
C.责令停产停业D.没收非法所得
答案:
B罚款、责令停产停业以及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的种类。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
7.“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A.提升司法公信力B.确保立法科学性
C.完善监督制度D.防止权力滥用
答案:
A题目中重点在强调审判的重要性,而审判是司法重要环节。培根的这段话揭示了司法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和社会作用。司法的直接意义在于解决社会纠纷,没有司法这种手段,社会纠纷可能会无限发酵,这样就会造成社会动荡。司法作为一道防线,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把严重的社会矛盾转化成单个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把社会矛盾给瓦解了,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扩大化和集中化,这是司法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故本题答案为A。
8.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秦某,利用职位之便,伪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费10万元。秦某的行为属于:
A.贪污罪B.职务侵占罪C.侵占罪D.挪用公款罪
答案:
A
.A。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故A正确。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B错误。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C错误。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D错误。
9.单选题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答案:
D
参考【答案】D。根据《刑法》第84条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幵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并未被剥夺治权利,而A项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不是假释的规定。所以A项错误。《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因此B、C两项说法错误。《刑法》第65条第2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而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所以D项正确。
10.芳芳的哥哥今年33岁,因家里穷,至今没找到对象,全家人非常着急。芳芳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可在父母的劝说下,为了帮哥哥娶媳妇只好嫁给了邻村的王二,领取结婚证,以换来王二的姐姐作为自己的嫂子,这就是所谓的“换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换亲”违背了当事人意愿和男女平等原则,是基于胁迫形成的婚姻
B.强迫或劝说他人“换亲”是对婚姻自主的干涉,也是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