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3
大小:474.17KB 3页 发布时间: 2023-10-31 12:01:40 10.44k 8.83k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以达成多个教学目标。

四、实施建议

一、研究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将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以便于考查教学效果。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研究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研究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科学研究的特点,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低估儿童研究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行为。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研究新事物的基础。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研究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

尊重儿童在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研究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科学研究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不要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该给他们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并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应该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研究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最后,教师应该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科学教学已经从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转变为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研究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此外,教师还应该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研究需要。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最后,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能针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研究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等。例如,可以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用文字处理和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的软件(课件)。

网络技术是现代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各种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和建立自己的科学网站。同时,互联网上也存在大量的科学信息和互动研究项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但是,教师应该注意网络技术的运用不能替代实际的亲身体验,特别是对小学生研究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明确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研究和发展状况,以促进教学改进和研究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宗旨。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包括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社区组织等,评价内容也应该全面化,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测验和考试,可以参考本《标准》的建议或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评价时机应该全程化,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科学课程评价应当准确把握其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学生在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研究后所应达到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科学探究方面,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包括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提问、测量、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和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评价应重点关注小学生的研究态度,包括研究兴趣、研究动机、尊重事实和证据、大胆想象和勇于创新、乐于合作和交流、采纳别人意见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或研究、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等方面。在科学知识方面,评价应重点关注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和测验与考试。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研究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研究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研究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应该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科学研究的结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例如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教师或学生可以收集学生的研究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从而把握学生研究与发展的轨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教师可以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例如,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例如,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除上述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研究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和组织

教材内容应当紧密贴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需求。教材应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要注意引入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在组织教材内容时,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交叉。

二)关于呈现方式的选择和设计

教材呈现方式应当符合学生的研究惯和认知规律。教材应当注重知识的图示和实例,以及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同时,教材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关于教材编写者的角色和责任

教材编写者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材编写者应当注重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教材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材编写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够编写出适合学生研究的科学教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

标准》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大部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并规定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这些标准说明了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状况,而不是教材的具体内容。因此,教材编写者的任务是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到这些水平。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