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初中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应该如何写吗?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初中语文新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简答题
(本大题每小题6分)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P26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简述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P33
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认识语文课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的丰富内涵。(1)语言和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语言的发展促进了动物向人的转变,也促进了人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与人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2)语言是人的重要智能。(3)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语言,是人生存、交流、发展的重要凭借,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之必需。(4)人的智力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的语言是一种智能,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5)语言是生命之声,语言的活动就是生命的活动。(6)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人在语言发展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又凭借语言学习文化。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语文教育正是这样的课程。(7)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总之,语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怎么说也不仅仅是工具。
3、简述识字教学应如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P59
答:(1)注意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2)小学阶段儿童形象思维发展优于抽象思维,应优先把一些表示具体事务的汉字教给他们。(3)生活在汉字世界中的儿童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因此,应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新鲜感,灵活处理教材,保持儿童识字的兴趣。(4)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很有兴趣。要恰当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
4、网络交流作文教学形式,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具有哪些特征?P134
答:(1)不同时空不定数目的学生交流伙伴。(2)因特网作为技术支持,提供交流媒体。(3)以键盘输入为主要的交流工具。(4)主题动态形成、自由交互式的写作过程。(5)教师角色:伙伴、帮助、住处提供,而非检查者、判定者。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从教学行为看,传统作文教学是:师-单向、个体行为;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师-生、生-生多向互动。(2)从主题看,传统作文教学是:确定、预设;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弹性、动态生成。(3)从教师角色看,传统作文教学是:传授者、检查者;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伙伴、协调、帮助。(4)从指标看,传统作文教学是:成文、规范、程式;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即时反馈、有效交流、意义建构。(5)从学习主体看,传统作文教学是:同班同学;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跨越地域、跨文化背景的伙伴。(6)从媒体工具看,传统作文教学是:纸笔;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网络与键盘。(7)从动机与气氛看,传统作文教学是:虚拟任务、被动压抑;网络交流作文教学是:真实任务、主动交流。
5、简要回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68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引导。(1)广泛性,是“建议”的主要取向,“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2)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味和趣味。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补充问题:这四大理念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p152-153)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出以下的逻辑层次: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问题:
(1)教材的课文。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非常重视课文的构成。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典范性,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读到上乘作品,大师级作品。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化内涵,一方面指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一方面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纬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主要指“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
(2)课外阅读。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①《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广泛性。“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②应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网上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3)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多多益善。(4)推荐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味和趣味。
(3)阅读过程和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文化的建构问题,不能舍本逐末,只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要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积淀。不能肢解作品,忽视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应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8、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1)基本语法知识。主要是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成分和复句类型。
(2)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文体知识。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等。
(4)作家作品知识。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5)文化常识。课文涉及的一些文化常识。
(6)写作知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这些知识渗透、分布在阅读、写作教学的目标之中,体现学以致用和随文学习的原则。不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阅读和表达。
9、简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0.语文教育有哪些特点?P35-P37
答:(1)人文性。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中的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相关练习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而语文则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①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②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
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①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②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知识没有实践的环节是难以转化为能力的。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③义务教育阶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是需要的,但是诸如语法修辞文章做法之类的知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必过多,也不必追求系统和完整。这一时期学生还处于感性的时期,应该让学生多接触感性材料,参加感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规律。
(3)生活化。这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应强调日常生活中习得,强调日积月累。
(4)民族化。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考虑这些特点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①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②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有创意的造字方法。汉字组词灵活,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③汉语还有一个特有的词组系统,往往4个字,凝练精简,意蕴丰富,成为汉语很重要的元素。④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总之,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它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⑤汉语的文化性也特别强,尤其是它的词汇和词组系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这些相联系,我国文学以抒情性强而著称于世。中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诗性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