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
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
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 一个重要。”《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 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 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 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
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 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 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 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 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 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
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
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 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 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
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