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C)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C)
8、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提出的。(D)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D)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C)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2011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标有很大变化,请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20分)
语文教学“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一、填空(23分)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1、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4、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6、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7、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18、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9、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2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1、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3、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选择(10分)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D)。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