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2023年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解析
大小:469.12KB 2页 发布时间: 2023-12-04 13:55:05 9.76k 7.8k

二、向北京卷学习,读写结合趋势加强

今年全国卷作文的显著特点之二,是读写结合的趋势明显加强。

这一特点体现在新高考Ⅱ卷的作文之中: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一题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由读到写的语文运用过程,语言文字运用II的文本材料为学生创建了学科认知的情境,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然后在思考之后进行写作。“青少年”是对个人体验情境的限定,它与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与成长的主题紧密相连,使考生能够充分展示出个性化的思考,表达出他们真实的思想和感情。

而这种命题方式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之前的教育部“四省联考”中,早已做过预告,当时的题目形式是这样的:

现代文阅读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高考题结合的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而联考题结合的是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因此,凡是考前对于这种命题形式进行训练的考生。(我在考前38天的特别指导中曾反复强调),都不会被这样的“新题”“怪题”所难住。

而如果对高考作文命题追根溯源,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种命题形式,早在2016年的北京卷中已有实践: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便是当年试卷里的现代文阅读文本,由此可以看出,四省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命题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向。

再如,2015年的北京卷作文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人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对于这样的命题形式,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华评价说道“真实的语文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追求消遣的阅读,让自己沉浸在一份愉悦里,用闲适的目光观察他人的生活,审视他人的思考;但事实上,在步履匆匆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带着任务、带着目的的阅读,是通过阅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案。当然,即便是消遣的阅读,我们也会从中吸收到或实用或有趣的思想与精神,有了吸收,势必会增加我们表达的愿望,或口头的交流,或书面的发表。因此,不管怎样,从阅读到写作,从吸收到表达,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语文生活状态;此外,试题从阅读而延伸至写作,也是与真实的生活状态高度契合的。虽然试题形式有变化,但学生写起来并不会觉得困难。”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卷早就开始实践的打通读写的命题方式,在未来几年之中,会逐渐从创新题变成常规题,甚至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之主流。

三、向上海卷学习,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

这次高考作文命题除了向北京卷学习之外,还有明显的向上海卷学习的特征。

众所周知,上海卷被认为是中国高考中较为独特和具有挑战性的试卷之一。它通常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测试,同时也强调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具体来说,上海卷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主题开放性强:上海卷的作文题目通常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阐述主题。这种开放性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人经验来处理问题。

其次,强调深度和思考:上海卷的作文题目通常会以二元作文进行命题,以一道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哲学意味上的问题,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再次,人文关怀显著:上海卷的作文题目通常含有鲜明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而今年全国卷和地方卷的高考作文,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向上海卷学习的苗头和趋势。首先,从主题上讲,本次高考作文在开放性上逐渐给学生思维“松绑”,弱化严格的任务驱动限制,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写出个性;其次,从思辨力度和深度上来讲,这次高考作文,多套卷区以二元作文命题,强调考查学生概念之间的思辨关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再次,在人文关怀上,无论是全国甲卷对于“技术、时间、人”的深度思考,还是全国乙卷关心“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处之道,抑或新高考Ⅱ卷关注青少年独立、安静的生活空间,关注点都是人,都在引导学生思考“人是什么,未来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宏观、本质的思辨问题,体现了旨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新课标要求和新课改精神。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