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分配与教学任务的达成
美术课分绘画和手工两部分,如果是绘画课,我基本上是前15分钟引导授新,中间20分钟学生创作,最后几分钟展示,但学生作业完不成。如果是手工课,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其中部分,给学生整理完成15分钟,有时候学生不能当堂完成,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一周两节美术课可以连起来上。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孩子自觉携带美术用具
这着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麻烦事.许多学生经常会忘记带材料,尤其上到手工课,需要带的材料很多,情况就更糟糕了。
这学期,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制,经常在一起合作的小伙伴们,可以分工带不同的材料,一人一样,减少了带许多材料的负担,在上课时大家把材料放到一起来合作,帮助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效果极佳。
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教师范画
使用范画学生一味模仿,不用范画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所以我认为适当的对学生使用范画给予引导是必要地,如:可以在预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构思,添加等。
4、提升学生技能重要还是个性发展重要
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美术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要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美术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小学生开发他的思维能力更重要。
5、学习方法的困惑和疑问
如何对待学生的美术作业,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不尽如人意,构图不清楚,色彩乱涂,有的画面不整洁。学生会想出很多想法,但是很难表现出来,每个同学的作品又都有可取之处。
教师的评价就不再是像不像等问题了,而是多角度的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6、渗透德育方面
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本身的独立体系。殊不知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城,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是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又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把握世界。
美术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5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存在的问题
1、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操作领域,对于技能不是很强的课,如果像鸡妈妈呵护小鸡一样,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频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便认为示范是一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不良教学手段,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为怕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不敢示范。但是由于重视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原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保护,在有意与无意之中,会使美术课堂的创作处于一种学生自发的,无明确表现目的和表现方法的状况。
《陶泥的世界》是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考虑如何用这堂课来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积极性,经过对教材的一番斟酌,在上课时,利用本节课的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法等具体做了示范,学生对示范很感兴趣,然而他们的作业仅仅停留于示范作品,如出一辙。总结这次教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只出示陶泥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制作方法和制作特点,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这节课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较上节课得到体现和发挥。但是因为没有老师适当的示范,部分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
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的设计具有相当的难度,如何示范,在什么时间段示范,示范是否适度。这些直接反映着教者对美术课的理解深度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时,教师为了充实课堂内容,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到台前示范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在上《陶泥的世界》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台前示范比赛,因为时间不充足,学生仅象征性的示范一两分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匆匆结束了,然后即请各小组示范代表发言。学生学的不知所措,感到困难而退缩。
所以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美术教材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是静态的,无论教材的解说多么仔细,步骤多么详细,都不如教师的示范能解决技法学习上的难点。通过示范,使其产生表象,进行形象思维,最后掌握知识技能。
3、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如果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那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年级《水墨画—动物》一课,主要运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运笔、墨色到动物的造型特征,均由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但是点厾法是直接用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来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不经教师示范,学生很难解读水墨画中的笔墨与意蕴。所以学习水墨画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而这最为一目了然的方式是示范,学生通过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这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可见,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讨论,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美术教学尤其如此,一方面学生的美术知识,经验积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一个牵、扶、放的渐进过程。
二、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示范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讲究一定的量和度
示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用。示范是教学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示范而滥用示范,只能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它时,才恰到好处的选用示范手段。
对于低年级,如果有较难的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妨试着带领学生学习。例如初学水墨画,教师可以从构图开始,对造型,对线条、墨色的处理方法一一示范讲解,学生看的明白,学的真实,能较快的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高年级的学生无论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只需根据教学目的,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五年级《水墨人物》一课,在如何进一步探索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中,师生共同参与示范,先请学生示范用线描勾描,然后教师再用粗笔大墨块,形成二者合一的表现手法。学生的学习以自己感悟,体味笔墨趣味为主,教师演示只作为一个参考。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示范的创设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示范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创作和设计的方法。
2、示范应面对全体同学,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但我们在面向全体同学的同时,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大面积提高美术素质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可操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当的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锻炼学生扩展思路,进行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在一节包装装潢设计的课中,课本只要求学生设计一只放置美术学习用品的专用袋或盒子,学生觉得很简单,一会儿就做好了。于是我用纸折出一只盒子,用彩笔在上面绘上装饰的图案,把一些彩色皱纹纸做成小花插入盒子,于是盒子变成了点化空间的小花瓶。这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只自己喜欢的包装袋或盒子,不必拘泥于课本。学生马上热情高涨,人人动手设计出食品袋、手提袋、各种各样形状的精美包装盒。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天地,增强了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激发想象、激发创作的情感得到发挥,并照顾到个别学困生,体现了个性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