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美术课堂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范例6篇
大小:478.62KB 3页 发布时间: 2023-12-11 10:58:25 9.41k 9.04k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美术课堂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范例6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美术课堂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问题一:过于追求美术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活跃,为了创设活跃情景可谓是“苦思冥想”,好象脱离了情景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只求“表面热闹”。

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要教会学生说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倾听!”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倾听,而不是课堂上散乱的活跃。而现在有些教师却为了创新而创新,课上对学生的指导过于浅显,指导的不到位。记得一次听课,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手工制品,可是过于放手,学生准备又明显不足,不知如何去做,当教师让他们自己设计的时候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的是一种混乱,课堂结束时有创意的作品又不多。最后这个老师不得不用沙哑的嗓音承认,这节课安排得不够合理,自己上得很累,但“累并快乐着”,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希望和同行多交流云云。这或许就是新课程下老师的尴尬。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对策:

创设活跃情景必须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有时代气息的情景;情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情景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如:曾经听过一节课《蔬果变变》,教师发现有位学生在开始作业时,随手把带来的包小西瓜的黄色网兜当成废物扔在一旁,而他的同桌却拿来套在手臂上玩的这样一个细节,教师走过去没有批评他们开小差而是轻轻对他们说:“这个黄色的网套让你的手臂变得很特别,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装饰你的西瓜?”教师顺手拿起放在西瓜上,一位学生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叫了起来:“老师,这个网套真像一顶皇冠!”“喔,那就让我们把它变成一个西瓜国王吧!”学生高兴地做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活跃因素”,不但为开小差学生提了醒,又为学生们拓展了思维。再如《色彩艳丽的鸟》一课,教师为学生放了一段音乐,音乐中有鸟的叫声,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美妙的乐声之中。在教师有趣的引导下,使学生们联想到这些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快乐的唱歌、跳舞、游戏,令人神往,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美的熏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的特点,通过直观的教具、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景,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新奇、自觉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问题二: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美术课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或怕占用创作时间。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研究,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曾听过这样一节美术线描课,上课前,教师问: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学生随声附和,准备好了;然后教师展示一盆花卉,接着说:“今天,我们就画这

盆花,同学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于是,学生就开始画,画完后,学生作业展示,索然无味的一节课,因缺少技法的引导,学生作品效果可想而知。课后当我与该教师交流时,他无辜的对我说,新课程不是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吗,所以,我原本想说的都没说。可见,该位教师理解太偏颇了。

对策:

从学习方式看,小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小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技法、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过程要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

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好像不与之“划清界限”就“不先进”似的,教学理念就落伍似的。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什么是三原色”,“泥塑技法”,“色环的认识”,等知识性的问题,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也就是说,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三:美术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或板书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的讲课老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

对策:

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更不能代替美术教师具有专业特色的现场范画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欣赏教学时,当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另一种显示方式是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手工绘画、电脑绘画,两条腿走路,如“金山画王”,便是较好的一个软件。我在听课中看到,它能在荧屏上提供一个较好的绘画环境。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

总之,直观的教学手段可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

在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课堂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2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存在的问题

1、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的操作领域,对于技能不是很强的课,如果像鸡妈妈呵护小鸡一样,教师对每一个步骤演示讲解,学生观看熟记,这就带来了相对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自己创作的作品没有很强的“原创性”,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过频的示范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作品风格单调划一。

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便认为示范是一种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不良教学手段,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为怕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不敢示范。但是由于重视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原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保护,在有意与无意之中,会使美术课堂的创作处于一种学生自发的,无明确表现目的和表现方法的状况。

《陶泥的世界》是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考虑如何用这堂课来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积极性,经过对教材的一番斟酌,在上课时,利用本节课的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法等具体做了示范,学生对示范很感兴趣,然而他们的作业仅仅停留于示范作品,如出一辙。总结这次教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只出示陶泥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出制作方法和制作特点,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这节课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较上节课得到体现和发挥。但是因为没有老师适当的示范,部分学生缺乏运用迁移的方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就无法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和气质,创造新的作品。

美术课虽然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合理的示范,但它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操作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堂示范的设计具有相当的难度,如何示范,在什么时间段示范,示范是否适度。这些直接反映着教者对美术课的理解深度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时,教师为了充实课堂内容,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到台前示范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在上《陶泥的世界》一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台前示范比赛,因为时间不充足,学生仅象征性的示范一两分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匆匆结束了,然后即请各小组示范代表发言。学生学的不知所措,感到困难而退缩。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