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本题选用北宋晏几道一首题为《思远人》的词为鉴赏材料。
晏几道(约1040-约1112),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傍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有《小山词》传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首词的调名与词的主旨相合,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起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候,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客来了。因感秋而怀远,点出主题。古典文学的悲秋主题,最晚在先秦的《楚辞》中就已出现,文人们常常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景象,与人的失意落寞、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结合起来,人的感情投射到自然界,使作品凝结一股排遣不去、反复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对自然变化、人事无常的感喟。“千里”明言相隔之远。“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此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极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予。愈是失望,怀念愈是深切。然后继续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色褪尽。用夸张的手法逐步托出感情的深化过程。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下片前两句,语虽承上而意忽转折。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上片已说到无处寄书,而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孟郊《归信吟》有“泪墨洒为书”之语,炼意极精,每为后人所袭用,小晏词亦本此,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尤令人叫绝。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语似极无理,然将闺人心事,扑入毫端,于无理中有至理存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参考答案】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本题分别出自《孟子·告子上》、韩愈《师说》和辛弃疾《永遇乐》。其中韩愈《师说》和辛弃疾《永遇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节选自《孟子·告子上》的《鱼我所欲也》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文本《马裤先生》是老舍的一篇短篇小说。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马裤先生》发表于1933年,小说讲述了一位身穿马裤的乘客在火车上如何颐指气使地支使茶房的故事。马裤先生不仅让火车上的茶房烦不胜烦,也让同车的“我”不堪其扰,以至于走出车站后仿佛还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的叫声。小说用夸张、漫画式的手法,对马裤先生不文明的言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80年,但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失去。小说构思精巧,人物富于个性,语言夸张而有韵味,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幽默的艺术特色。小说篇幅不长,文字简洁流畅,文体特征鲜明,易于理解和把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裤先生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