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广东高职高考语文真题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候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李守贞据河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
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既诛爱能等,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俄迁彰义军节度。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奉朝请。三年,卒,年六十二。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