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答案也不是唯一最准确的,象状元提供的答案,也很准确,她的解释是这样的:“罔指无,无所得;殆指疑惑。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疑惑就不能解除。大家可以互相对照一下。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说明:这句话出自《孟子》。这道题关键是要解释清楚第一个“老”字和第一个“幼”字,它们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是敬爱和爱抚(疼爱)的意思。
其实,出两道古汉语的翻译题,不是要考大家的古汉语知识,这些都是名句,我们除了要能背出来之外,至少应该知道这些名句的大概意思,否则,在需要的时候,你也无法引用,有时,甚至还要闹出笑话来,比如,一些网友是这样翻译该句的“我老了,还有比我更老的;我小呢,还有比我更小的”,这样就不行了。对大家的这两句翻译题,只要基本意思对了,我都给分了,主要是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题目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名句能有所了解,就达到目的了。象这句孟子的话,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美德,直到今天也没过时,甚至还更需要发扬光大。
四:计算题(本题满分1分)
15:一只公鸡6元钱,一只母鸡3元钱,一只小鸡1角钱。要求:用一百元钱去买一百只鸡,钱要正好用完,买回来的鸡也要正好是一百只,且公鸡、母鸡和小鸡都要有。那么公鸡、母鸡和小鸡各该买多少只呢?
答案:买1只公鸡,29只母鸡,70只小鸡,正好用完100块钱,买回100只鸡,且三种鸡都有了。
说明:这道题,我也是在偶然中听到的,觉得还比较有意思,就登出来了。看了一些网友的答案,才知道这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这道题还是有很多人答对了。
五:对联题(本题满分1分)
对联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又广为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的特点主要有:
⑴: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有正对、反对和串对等几种形式,但对联切忌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
⑵: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⑶: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请根据上述对联知识,试为以下两副对联对出下联:
16:色难
答案:容易。
说明:“色难”二字出自《论语》。这道题很多人都答对了,不简单啊。
17:青山有幸埋忠骨
答案: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杭州岳王庙中的一副对联,忠骨当然是指岳飞了,佞臣则是跪在那里遗臭万年的以秦桧为首的四个陷害岳飞的元凶。对出这两副对联的人还真不少,有些网友特别好,他知道有那么一副现成的下联,但就是不用,而是自己想,这种态度非常值得赞赏,还有很多网友的答案和这个答案不一样,但只要答的合理,我都算对了,出这样的题,主要也是想让大家自己发挥,答案都抄现成的,就没意思了。
六:问答题(本题满分3分)
18:请说出“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
答案: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说明:很多人对这道题,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吧,至于什么想法,用一些网友的话来说,是太“那个……”。那个什么呢?她没说,我也清楚,而且有那样想法的人,还不是少数,可我总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还是应该多少关心一下政治吧,至少是那些比较重要的。很多人都知道“三个代表”,新闻里天天有,说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可要是要让他说出具体的内容,他就答不上来了,这样的人还不是少数吧?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一道这样的题目的初衷,不要认为那些只是口号和形式,尽管现实中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在进步,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也在不断改善,这终究是一个事实吧。其实,关心政治,并没有错,不但没有错,而且是必须的,要是考大学,没人逼你,你也会去看;考研究生,能不考政治吗?主席提出的“三讲”中,就有一个是要讲“政治”。不要以为只有当官的人才可以讲政治,也不要以为政治和你没有关系,谁离的开政治?谁能不受政治的影响?大道理就不说了,就说最朴素的一个道理: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你还能安心工作赚钱吗?还能有闲情逸致上网吗?说这些,不是让大家天天开口闭口都说政治,那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只是对国家大事,对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政治名词,我们还是多少应该有点了解,在当今这样一个更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社会里,政治素质也应该是其中必备的一个素质吧?
七:诗词题(本题满分3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19:该诗的诗名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案:《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朝诗人)。
20:诗中提到的“古寺”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答案:“古寺”就是今天苏州常熟的“兴福寺”。该题如答苏州也算对(常熟归苏州管辖)。
21:这首诗的诗体(诗的体裁)是什么?
答案:五律。如果仅仅答律诗也算对。但答绝句和古诗就是错的。
22:北宋的欧阳修非常欣赏诗中的一句,曾欲效其语,而莫获一言。根据你的体会和理解,你认为欧阳修欣赏的这一句诗应该是哪一句?
答案:“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如仅写出前半句,给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