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人力资源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大小:468.95KB 3页 发布时间: 2023-12-18 12:03:33 13.25k 11.35k

面试官的组成结构应该由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的人员组成,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相关专家顾问参与,在各方面人员的参与下,协作分工,才能体现考官各司其责的专业性。而企业在对毕业生进行面试的时候,考官组成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部成员,并且相当部分的面试官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在进行面试的时候通常是理论知识比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如果面试官只由人力资源部门组成,在面试过程中往往会吸纳理论比较强但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3)面试过程程式化,缺乏灵活性

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由于问题是提前设计好的,且时间也被限制,谈话更多围绕已定问题来进行,这样严格的面试过程必然会比较机械、不自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毕业生面试者的思想和内心活动几乎不可能。面试官在对毕业生面试者提问题的时候不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简单、直观,缺乏必要的设计甚至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门,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群体,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工作会有很强的责任心,一个唐突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白白失去一个很好的人才,从而带来损失。

2非结构化面试就是没有既定的模式、框架和程序,主考官可以“随意”向被测者提出问题,而对被测者来说也无固定答题标准的面试形式。主考官提问问题的内容和顺序都取决于其本身的兴趣和现场应试者的回答。这种方法给谈话双方已充分的自由,主考官可以针对被测者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提问。虽非结构化面试形式给面试考官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但这种形式也有一些问题,它易受主考官主观因素的影响,面试结果无法量化以及无法同其他被测者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等。

存在的问题:

(1)掌握非结构化面试的技巧

由于非结构化面试内容的不固定性及主试官与应试者双向沟通的特点,决定了面试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试官的经验以及提问技巧等。在面试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不同面试阶段的特点外,还需要注意面试的提问方式。在大多

数情况下,面试提问的指导思想,不是要难倒应试者,而是通过应试者回答问题来充分展现其个性优势,测试其素质能力的差异。因此,提问方式必须有利于应试者充分展示其才华,另外还要有利于对各位应试者的真实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在提问时,应尽量让应试者“开口”,通过把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来陈述,让应试者理解问题的含义,并要把握面试的节奏和时间。

(2)建立科学的非结构化面试成绩的评价系统

非结构化面试成绩的评价,是面试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和易产生不同结果的阶段。它是主试官根据面试过程中的观察与言辞答问所收集到的信息,对应试者的素质特征及工作动机,工作经验等进行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试官必须作出对应试者特定方面的判断,比如他们的能力,个性品质,工作经验或工作动机,然后作出他们录用建议。在这里对应试者特定方面的判断将直接影响随后的录用建议和决策。作为主试官,应认真研究和掌握面试成绩评定中的各种技术及相关评价手段。

在非结构化面试评价中,运用比较多的是面试成绩评价量表。它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表,常用的如行为定位评价量表,它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虽然结构化面试有量化的评价标准,很容易被掌握,能使面试评分具有客观性,但是参照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也可以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应试者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流利和熟练程度等来进行评分。

人才引进的渠道除过网络以及现场招聘和猎头外,还有其他渠道吗?

同行介绍、人脉、制定内部推荐机制(对内部高管人员的招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有就是报纸、还有一种就是每个城市都有的发到各个商店的那种信息报纸,还有就是户外大屏幕招聘。

人才引进的可见成本和隐性成本如何理解?如何控制?

可见成本可理解为人才引进时的招聘费用、差旅费等。选择科学合理的招聘渠道。隐性成本可理解为人才引进后对岗位的熟悉了解和磨合程度不够造成的岗位价值体现不够,及人才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企业产生的成本。

人才引进和流失率的关系是什么?

源头关系,没有引进就没有流失(说明人才引进环节中甄选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人才引进和流失的关联性不同: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人才引进率要远远大于流失率;在企业稳定发展和整合阶段,人才引进率可略小于或等于人才流失率。

2培训与发展

一个在45页左右的管理类PPT教材,如果你去培训,请估算大约需要多长时间?50分钟

培训在组织里主要是知识培训还是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

员工的工作态度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可以改变。培训本身具备改变员工行为、观念的作用。

不可以,态度只能通过制度来约束。慢慢想为什么?

3绩效管理:

制定绩效方案的依据有哪些?

企业经营计划书、各部门工作计划与目标分解书、各岗位职责说明书。

绩效管理方案中的从上而下原则与从下而上原则分别是什么含义?

从上而下是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至部门乃至个人,绩效考核也从高层开始逐级考核至下面每个员工;

自下而上则是从底层开始执行,考核的执行方法及任务和目标自下而上至高层。

绩效指标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说明其含义?

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

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