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出自韩翃的《寒食》。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故答案为: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1分)“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元旦”公历一月一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14.(1分)《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判断对错)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课文重点写了除夕、初一、元宵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故答案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5.(1分)《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判断对错)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腊八粥》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通过阅读可知,《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情,其中等粥写得最详细。
故答案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6.(1分)(《藏戏》)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判断对错)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藏戏》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故答案为:√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七、根据要求填空.
17.(3分)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1)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2)门上贴倒“福”字寓意:福到了。
(3)中秋节赏月寓意:团团圆圆。
【分析】考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注意积累名著、猜谜语和名言名句等,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解答】(1)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2)门上贴倒“福”字寓意:福到了。
(3)中秋节赏月寓意:团团圆圆。
故答案为:
(1)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