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
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须有先生让学生写荷花时,期待他们从荷说到杂货店,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作文时能写到生活实际。
B.莫须有先生所说的“写生”,是指文章应该事物写得清楚明白,让对该事物陌生的人读了也能一日了然。
C.小孩子喜欢“放猖”“送油”,却写不出,这说明作文除了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
D.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传微,指搬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祖运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祖逖北伐,先在谁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