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②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③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
(3)考查了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4)考查了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5)考查了学生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6)考查了学生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解答】解析:
(1)C 除:任命官职,故C项错误。
(2)C 东南无之,必也蜀焉?意为“哪里都没有,难道会在蜀地吗?”
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意为“一定会安慰他,于是(季思)含着眼泪勉强自己吃饭。
宗质负其母以归。意为“宗质背着母亲回家”。
予一见不敢再也。意为“我第一次见到宗质不敢冒昧地再问他”。
(3)可根据虚词和句意进行断点。
(4)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考生先排除自己认为肯定的选项。
(5)B项“素来”错误,作者之前并不知道李台州孝顺之事。
(6)①轶满,任期已满;复然,仍然这样;
②客,客人;主,主客;以,使动用法。
③岂异也,有什么不同;通,与…相通。
答案:
(1)C
(2)C
(3)B
(4)A
(5)B
(6)
①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②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③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意为感动神明)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
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