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3:命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解答】
寻而知之
﹣﹣致美国笔友的一封信
安:
你好!你在上次的来信中问我,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一时哑然。我不敢过于粗浅地描述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淳朴,因为我怕丢掉了五千年厚重的文明;我想把中国的一切,连同她的历史都讲给你听,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第一次,我的目光在那些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着…
对了,我要送你一片中国的青瓦。瓦是家的符号,千百年来承载了多少中国人的思念,抚摸着粗糙瓦面上湿润的青苔,你会相信淅沥地落在它上面的,不是连绵的梅雨,而是中国人思乡的苦泪。那是王维笔下的渭城朝雨,是李义山彩笺上的巴山夜雨,是连江夜入吴的寒雨…在异乡求学,每逢夜雨,想起故乡那方天空下的青砖青瓦,泪水总是不经意间溢满眼眶。
如果可以,我愿送你一支中国的毛笔。披发行吟于江畔的屈子饱蘸墨汁,洋洋洒洒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怀石赴水,只因他高傲的心灵拒绝一个昏庸王朝的同化;泛舟赤壁的苏子执起毛笔,写下宁静淡泊的人生追求,任前路坎坷,他悄然归去;萧瑟秋风中杜甫握紧颤抖的笔,和着泪水的苦涩,用生命成就诗史…中国的文人是弱小的,但他们早已登上了人类文明的巅峰。
如果可以,我想送你一袋龙井。静静凝视茶叶在旧年的雨露里舒展腰肢,释放出一缕缕淡绿色的清芳,那是中国人高贵的品格。正如余秋雨忠诚记述文
革的罪恶,在和平年代踏上文化苦旅;正如鲁迅在黑暗中发出狂人的呐喊,用辛辣讽刺的语调医治国人麻木迷茫的灵魂…茶文化哺育的中国人,执着而清高,倔强而孤傲。
如果可以,我还想送你一壶烈酒,一朵牡丹,一双筷子…我的目光再一次在那些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着,这一次,一切都以一种令人欣喜的姿态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不由微笑。你问我的问题,我已经有了答案。
你的笔友××
【点评】范文点评:切入角度新颖机巧,采用书信这种随意性和亲和力较强的形式,向美国笔友介绍中国。中国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该从何处说起?信手拈来,以小见大。抓住最具中国特色的琐细之物:一片青瓦、一支毛笔、一袋龙井。有限的几个意象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情,让人耳目一新。而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浓郁的乡情,中国文人的孤傲、淡泊和忧患意识,中国人的高贵品格足以显现。另外连串的排比句,既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又彰显了考生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