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大小:0B 8页 发布时间: 2024-01-07 09:26:06 8.05k 7.84k

【解析】(绳,制裁,惩治。可结合成语“绳之以法”来理解)

年份考查实词

20121.不正确项2.实词:擢、豁、举、卒3.一词多义(重要实词)

20111.正确项2.实词:苦、纵、官、抵3.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一词多义(重要实词)

20101.正确项2.实词:语、委、识、恙3.名词做动词、一词多义(重要实词)

20091.正确项2.实词:奇、起、诛、驰3.意动用法、一词多义(重要实词)

20081.正确项2.实词:振、收、造、悦服3.一词多义(重要实词)、名词做动词(两个单音词误解释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本次考查的实词没有出现词类活用现象,也没有特殊用法,本题基本上学生只需用代入法就能够判断出答案。

6.【答案】C

【解析】(C.都表示顺承关系;A.介词,把/介词,因为;B.动词,作为/与“所”连用,表示被动;D.代词,……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年份考查虚词

20121.相同项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为、之、所、以

2011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其、之、且、以

2010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为、之、于、所

20091.相同项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其、之、乃、以

2008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因、与、于、以

本次考查到的虚词有“以、为、而、者”,在2012年也考查到了“为、以”两个虚词,在近6年的高考中,“以”字考查了5次,“为”字考查了3次,“而、者”两字在近6年中都是第一次考查。由此可见,广东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注重在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选择最常见的。根据命题趋势,广东省对虚词的选择倾向于有两个是在近两年内考查过的,两个在近两年内绝对没有考查过的,所以2014年重点关注的虚词应该是“而、所、乃、于、则”。

B

8.【答案】C

【解析】C项的“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一句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后,还是按照原来的法度惩治。所以原文并未表示以后都减轻刑罚的意思。

9.(1)【答案】①如果(他们)不凭借(意译为“靠”也可)贩卖私盐来救活自己,一旦(他们)蜂拥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那么祸患可就严重了。

②傅先生是天下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叫他的名字!

【解析】①得分点:“自活”宾语前置句式(1分),虚词“以”,译为“凭借”(1分) ,“蜂聚”,蜂,名词做状语,像蜂一样聚集起来(1分),“深”译为“严重”(1分)。

②得分点:判断句(1分),“名”字名词做动词,译为“叫他的名字”(1分),句子大意(1分)。

年份文言断句与句子翻译

20123句翻译,采分点: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重要实词含义

2011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省略句、判断句

2010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古今异义、省略句

2009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省略句

2008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虚词含义、名词做动词

该题型在2012年变化一次,2013年依然在改变,由3句翻译又回归到1个断句和2句翻译,且断句变成选择题,降低了难度。翻译题目的得分点设置没有超出这几年的命题喜好,依然集中在省略句、判断句、名词做动词和重要实词几个方面,但今年的宾语前置句的考查是近6年来的第一次。明年的文言句子翻译的复习,保持常规即可。

(2)【答案】张覃科举未中时,张咏致书郡将推荐张覃;敦勉有学行的郡人张及、李畋、张逵参加科举考试

【解析】本题型是广东省第一次出现,前5年的考查形式均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设置为选出全部表现传主某一种品质的一组,今年变换为问答题,要学生自己在文中挑选答案,是题目难度加大的一种表现,但是因为文本阅读起来不难,故本题难度不大。

继2012年广东高考试卷文言文的一次小变动后,2013年,广东高考依然在文言文上“做文章”,纵观整套试卷,一切的变化都是在文言文,其他题型都保持一贯的稳定。2012年拿掉断句题纯属虚晃一枪,估计有一些老师在备考时候就已经减少了在该处的复习时间甚至有的是直接忽略,没有复习了。但2013年该题型又出现了,幸好是变成选择题,难度不大。而减少的对传主品质的判断的选择题后,将该题变成了问答题,类似广东省各地的中考题型,在此处又增加题目的难度。

从2012年到2013年广东语文试卷文言文命题的变化看,2014年文言文的命题还将有变化。个人认为,把断句题设置成选择题的形式不可取,虽然在其他省份有这样的考题形式,但是对于断句题,这样考查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是想考查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那完全可以恢复成2012年以前的考查形式,所以,2014年,很有可能还是不考查断句。今年的问答题形式也不具有创新意义,是个中考题型,但在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上,较之前的选择题有一定的进步性,如果2014年考纲没有什么变化, 这个题型在一定程度上至少还是会延续一年。

10.【答案】(1)诗人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听到楼上玉笛声而引起思家之情,可远望去视线又被阔大的水面以及低低的暮云阻挡,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接着诗人又与燕子做类比,燕子筑巢安家,自己却远在他乡。上片对愁绪不着一字,却处处显愁。

(2)诗人漂泊异乡,只能在梦中细数家乡的节日,深夜无眠,折得一枝柳条,虽然不是家乡苏堤之上的,却也勾起自己的思想情绪,令人愁眉不展。

【解析】

08--12年诗歌鉴赏考频分析

 年份诗歌表现手法语言思想感情形象诗句理解内容理解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