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厚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
9.作者用“甘霖”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艰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霖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4分)
10.文中为什么要写甘霖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5分)
11.文中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案】
7.既表现甘森的明显、清晰,又突出沙海中甘森的令人难以置信。
8.途中自然景物的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的生机勃勃。衬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9.远离市镇,社会依托条件差,海拔高,风沙大,自然条件艰苦。由初建油田时环境条件恶劣的荒漠,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沙海绿岛---石油人的新家园。
10.(1)为表现并赞扬甘森石油人的精神风貌。写出甘森石油人及其家属懂得爱与亲情,有家庭幸福感和责任感。
写出甘森石油人及其家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1.(1)点题。
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的果蔬,特殊而珍贵,显示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甜美生活。西红柿又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它寄寓着作者对甘森石油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西红柿赞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
【解析】
7.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中“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的飞鸟也不见踪影”写出了作者一行旅途中的所见之景。这些景物的总体特征是灰暗、荒凉、单调。而甘森的出现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几栋红顶房子”。红色的房子将甘森衬托得明显、清晰。紧随其后的是作者心理上的惊喜:如此荒凉之地竟然能够出现这么鲜艳耀眼的房子,恍若海市蜃楼,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中对旅途景物灰暗、荒凉、单调的特征的描写开始显示出张力:与下文对甘森的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关系,以突出甘森生活环境的生机勃勃。作者连续用了三个“超乎我们的想象”,并且说“真的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从情感上写出了他们的诧异,与前文的“昏昏欲睡的状态”截然不同。同时,对甘森生活生活景象的描写,也为下文进一步讴歌生活在甘森的主人公们的精神品质进行了铺垫,这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文本中甘森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苦水”,“苦”在哪里?作者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分别进行了叙写:“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我们不难概括出如下的特点:甘森地理位置偏远、社会依托条件差、自然条件差。紧接下来的数据又进一步强调了海拔高、风沙大等特点。 与13题相同,该题的目的是从历史的角度利用往昔甘森的荒凉、艰苦衬托如今甘森的环境优美、生机盎然。从而赞美创造这一切的石油工人的可贵品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文段中大量引用了亲情文化墙上的孩子们的留言,不难看出,主要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家人对石油工人们的思念和关爱;孩子们对父辈精神的敬仰之情;还有他们作为“石油家庭”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作者要赞美的不仅是石油工人本身,还有他们的亲属、家庭。
【考点定位】该题综合考查了: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能力。
11.试题分析: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西红柿无非就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小物件,但这个小物件可能和文章的方方面面有关联:可以寄寓情感;可以形成线索;可以深化主题;可以象征精神等等。具体到本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题目就是《甘森的西红柿》,所以,首先的作用就是呼应文题。文本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细致地对西红柿进行了描写,通过“心形”、“鲜嫩”、“沙甜”“滋润”、“醇正”等词语的描绘,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这些西红柿的特征正反应出种植者的辛勤和用心。西红柿本身也正好是石油工人们甜美生活的象征和写照。所以,西红柿又寄寓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正是凝聚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上。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 容:容纳
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
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