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大小:0B 11页 发布时间: 2024-01-07 15:32:38 13.83k 12.59k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西厢记》,其中男女主人公是张珙、崔莺莺。

(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文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的要求,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1)“实甫”作“见知于”的主语,在其前断开;

“彼拾遗者”指杜甫,作“一见而辄阻”的主语,在“彼”前断开;

“一见而辄阻”与“仅博得”都是“拾遗”的谓语,“仅”字与前有轻微转折,应归属下句,在“仅”前断开;

“而已”作为句子结尾语气词,“余”作下句主语,应在“而已”与“余”中间断开;

“苦”作“不胜述”的主语,应在“苦”前断开;

整句译为:然而李白凭借三首清平调的绝句被唐玄宗恩宠对待,王实甫被花拖理解而在当时荣显,而那左拾遗杜甫却一被任用就收到阻碍,只写了几首早朝诗而已,我与他一起慷慨悲歌,愁苦之情说不尽啊;

最终划分为: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2)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剧情:书生张珙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3)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为其录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李白、杜甫、王实甫以及作者自己,是都有才华的人;杜甫在仕途上不得志,作者也与他“同轨”,可见都有仕途失意的命运;

答案:

(1)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2)西厢记 张珙 崔莺莺

(3)自己的命运和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译文:

我在卧龙山山顶读书,每次到风雨交加,天色晦暗之时,就会呼叫杜甫的名字。唉!唐朝用诗赋来选取人才,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人却不能中进士;元朝以曲词选取人才,而至今在人们口中仍啧啧称赞的如王实甫这样的人,最终不能考中进士。然而李白凭借三首清平调的绝句被唐玄宗恩宠对待,王实甫被花拖理解而在当时荣显,而那左拾遗杜甫却一被任用就收到阻碍,只写了几首早朝诗而已。我与他一起慷慨悲歌,愁苦之情说不尽啊。为他记录三首他的诗,用来见证我们两个人的遭遇,虽然在不同的世道却是同一条轨迹。谁说古今文人的遭遇互不相关呢?

【点评】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曰”“云”等;

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

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者,……也”;

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

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

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

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必、皆”等。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