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可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人都希望自己 ,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 ,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 ,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19:词语(熟语)使用.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考生在作答前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意,选择合适的词语.
【解答】①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带有贬义色彩。
②机敏:强调洞察力,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敏锐:强调观察者本身,反应灵敏,目光尖锐。
③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一般指情绪。浮躁:指急躁,不沉稳,一般指做事和心态。
①强调“与其他人不一样”,并非强调“观点、主张”,不能用带贬义的“标新立异”;
②强调观察者本身,形容目光尖锐﹣﹣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而为“敏锐”;
③强调面对生活心态急躁,没有情感恼怒的意思,因而为“浮躁”。
故选:B。
【点评】解答词义辨析类的题目,需注意词义适用的对象和含义,这样更容易得出恰当的答案.
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考点】24:修辞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在作答时需注意熟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A。
借代,是指借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出现。比喻也是。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别。
借代仅仅是用代体来代替本体,重在指称,将本体化作一种可见的“符号”,意在揭示本体的特征;
而比喻用毫不相关的事物来使抽象的本体形象化,重在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A选项是将“人”(他人)比作“刀俎”,将“我”比作“鱼肉”,将“他人”和“我”之间抽象的关系形象化,因而为比喻的修辞手法。
BCD则将为借代,B用“尧舜”来指代“圣人”;C项用“干戈”来指代“战争”,用“玉帛”来指代“和平”;D项用“西施”来指代“美人”。
故选:A。
【点评】借代的运用方式有几种:1,部分代整体;2,特征代本体;3,具体代抽象;4,工具代本体;5,专名代泛称;6,结果代原因;7,形象代本体.
3.(3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2E:文学常识;86:理解句子.
【分析】解答本题需了解诗句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再结合实际运用语句,看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感情相符.
【解答】A.通过景象表达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与语境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