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小:0B 13页 发布时间: 2024-01-08 15:34:01 13.91k 12.68k

(2)A

(3)B

(4)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顺行它们的品性于是万物都得以生长.

(5)参考答案

晋平公: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从善如流 (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祁黄羊:一碗水端平举贤不避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腹:不徇私情 大义灭亲(其他符合人物特征的成语、熟语也可)

(6)参考答案

①此处的“善”是平公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

②此处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

③此处的“善”是孔子评论祁黄羊的说法,认为说得好.

【点评】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3.(6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曾皙)“唯求则非邦也与?”

(孔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曾皙)“唯赤则非邦也与?”

(孔子)“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横线上写出本句的说话人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意,按照要求答题,要言之成理.

【解答】解析:①一问一答,只要把握孔子的观点和二人师生的关系就能推断出来.

②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标点,是孔子在回答了曾皙的问题之后,又自问自答;第二种标点,是曾皙和孔子两人一问一答.同学们可以赞同任意一种,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①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②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畅.从对话方式来看,第一则是一次发问,一次作答;第二则是三次发问,三次作答.从第一则看来,学生只一问,老师就从各个方面进行解答,非常详细,非常耐心;从第二则看来,学生问,老师答,师生关系极为和谐.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在平时多练习、积累,这样解答此类题型才能得心应手.

4.(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操【1】

苏轼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