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14、《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一片段:康熙问三德子(陪侍康熙左右的大内总管太监)的弟弟,最希望得到的幸福是什么,其回答说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反映了古代农民( )
A、不思进取、自私自利的心态 B、奉承拍马的阿谀之词
C、皇权压迫下的真实谎言 D、封建自然经济状态下的真 情吐露
1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 “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16、“(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1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
A.“海禁”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18、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 (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9、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这一现象表明明代( )
A. 政府重农又重商 B. 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
C. 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 D. 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
20、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儒家信仰的重建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统治思想的转变
2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2、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与制度
2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4、法国艺术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2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