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的意思,然后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分析作答.
【解答】(1)能够点明季节的意象是“橘柚香”,说明是秋季,那么再回答下个问题就简单了,应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诗歌一般是情景交融,诗人喝酒是为了浇愁,“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的凄凉烘托人物内心的凄凉,一切都是因为分别;
(3)首先要理解“代为之思,其情更远”的意思,即“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的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理解这句话后,思路就清晰了.找出诗歌中描写对方的句子,然后分析情感就可以了,对应的句子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参考答案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译文:江楼饯别,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风阵阵,送来满鼻桔柚的芳香.
入得船来,忽淋上一头潇湘冷雨,我浑身发颤,心头更是无限凄凉.
我不知道,在你无尽的旅程终点,也即在那遥远、遥远的潇水、湘江.
当你午夜梦回,听到深山里传来,清幽的猿声,是否觉得分外悠长?
【点评】常见的送别方式
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是“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是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设宴款待亲友,表达惜别之意,也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这在今天依然保留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饯别.以歌来送别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惜别之意的一种方式.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泣涕涟涟 (重点字:泣、涕、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重点字:砺、利、知)
(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 (重点字: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 (重点字:峥嵘、崔嵬)
(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重点字:阙、琼)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8.(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小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