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大小:485.81KB 9页 发布时间: 2024-01-10 12:19:03 16.99k 15.34k

③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译文:

墨子先生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先生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和睦、协调,这就都是天下的大害.”

既然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先生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先生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生命就象自己的生命.”所以诸侯之间互相爱惜,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互相爱惜,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互相爱惜,就会相互和睦、协调.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惜,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凡是可以不使天下产生祸患、掠夺、埋怨、愤恨的,都是因为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

可是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这样的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而天下还是老样子.”

墨子先生说:“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祸害的原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缝的裘,束着牛皮腰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入宫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士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著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著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私下派人放火烧船,试探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打乱了队伍,争先恐后上前,死在火海里的近臣达一百多人.越王才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先生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和这些事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来施政,而士人不用它行事的缘故》.”

所以墨子先生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治世方法,天下的大治道径,不可不努力去做啊“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对文章内容奖赏评价的能力;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10分)

8.(5分)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 居 即 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炼字型的诗歌鉴赏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这个字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3、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哲理;

(2)分析景和情时重点要注意情,景一般在诗歌中能直接体现出来,情一般隐含在景里面,需要体会;

【解答】(1)“遍”是到处都是的意思,这里写出了鹤果松树的多,与下句中的“稀”形成对比,说明来的人少,从而突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歌的后四句主要是写景,写山景“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和山民的日常生活“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表现诗人的闲适心情.

参考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作品赏析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点评】分析分析诗歌中写景的一般方法:

(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蒹葭》).

9.(5分)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

(1)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李白在《蜀道难》诗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①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柳永在《雨霖铃》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