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大小:360.11KB 13页 发布时间: 2024-01-10 16:29:10 5.64k 4.26k

(3)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解答】(1)“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故选D;

(2)作答此题,需要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据此可见风浪很大,但是诗人在诗中却写到“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体现了诗人豪迈、达观的胸怀,与苏轼《定风波》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从第二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达观、豪迈的胸怀,主要体现在“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而是通过想象,写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坦然自若.

参考答案

(1)D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3)①达观、豪迈的胸怀.②“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而是通过想象,写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坦然自若.这两处都表现了诗人面对风波险阻是达观、豪迈的胸怀.

作品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山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这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点评】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看题目

步骤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步骤三:读懂诗句•(可借助相关的注解,及背景资料等来帮助理解诗句)•(写了什么?_例如:借景抒情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步骤四:回答问题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

 

9.(7分)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 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 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重点字:尽、奚疑)

(2)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重点字:岂、著)

(3)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重点字:族、也)

(4)又岂在朝朝暮暮 (重点字:朝、暮)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0.(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髯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是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物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1934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