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4)①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分别解释为“狠心、怨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②“设备”一词古今异义,应为“设置防备”,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全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③“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答案:
(1)C
(2)D
(3)A
(4)①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②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③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23分)
6.(8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手法: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抓住景与情的关系;
(2)能紧扣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具有提示作用.
【解答】(1)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应与友人相关,同时也应联系作者自己.这句写景句,注意景与情的关系.
(2)结合“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仔细注意这里的反问;“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句中的“未是”“别有”具有提示作用.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点评】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首先要确定需要赏析的诗歌的题材,如这首词是首送别词,所以分析时围绕送别.
送别诗歌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