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3分)
8.(8分)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炼字”的知识,从修辞、表现手法角度分析,然后再分析效果.
(2“炼句”的知识,抓住关键词分析.
(3“构思、思路”语言表达方面,应从全诗来分析归纳,说出理由.
【解答】(1)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卷”字是看到的,骤雨来袭的状态.
(2)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
(3)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理顺整诗思路或好、或不好.
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 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点评】此考题的考点有一下几个:1、炼字;2、炼句;3、构思、思路.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鉴赏浅显古诗文的能力,注重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记住一些常用的手法.
9.(5分)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2) 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