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大小:0B 8页 发布时间: 2024-01-13 09:36:26 15.92k 14.62k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找出相关诗歌,抓住关键词,概括写作的角度,从而概括出竹子的特点;

(2)赏析诗句可以多角度赏析,如写景特色、语言特色、抒情方式等角度,此题应从语言特色的角度入手,“侵”“晚”运用巧妙;

(3)这是一首咏物诗,可以根据最后一句话的内容,竹子的特点,分析其蕴含的道理.

【解答】(1)分析竹子的形象,需要分析诗歌中描写竹子的句子,主要是诗歌的前三联,其中有几个关键字“嫩”“新”“凉”“净”“香”,分别是写竹子的颜色、竹影、竹子的外观、竹子的香气;

(2)“侵”愿意为“侵入”,这里是指竹影慢慢扩大,原句意为“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写出了竹影变化的过程,从而带给人一种错觉,时间到了晚上.

(3)“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只要顺应竹子的本性,竹子可以生长的很高;将竹子比作人才,那么就要爱惜人才,不能摧残人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希望自己得到爱护,让自己有所作为.

参考答案

(1)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点评】咏物诗常见的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8.(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虽九死其犹未悔 (重点字:其、犹)

(2)吾尝终日而思矣 (重点字:尝、矣)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重点字:信、利)

(4)风飘飘而吹衣 (重点字:而)

(5)塞上风云接地阴 (重点字:阴)

(6)回首向来萧瑟处 (重点字:萧瑟)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8分)

9.(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