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小:0B 9页 发布时间: 2024-01-13 09:59:09 11.82k 11.27k

(3)本题设置体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 D.

(4)本题设置体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查“探究”能力的要求,能力层级为F.

【解答】试题解析:

(1)《上善若水》是著名作家张笑天的一篇文化散文.作者借游都江堰,引发对中国水文化的思考,同时表达对当今环保问题的忧虑.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与思路.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特别要注重领会“才”“真正”的内涵.人类智慧的结晶很多,但作者对其中一些“智慧的结晶”是持有某些不同看法的.解题时需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分点概括.

(3)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本文不以描写见长,同时也不重在一般性的叙述,而主要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因为是文化散文,就有对古文化精髓的追怀;因为是写水,就有对当今严峻环保状况的忧虑;因为写李冰,就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考试大纲》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上善若水”虽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人物老子提出来的,但它其实是代表了中华民族道德的根本精髓.在“善”这个道德的最高的思想层面上,各家学派实际上归于融合.本题要求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一是可以从都江堰本身来考虑,都江堰巧妙的利用自然条件,让水完全自动地为民兴利造福,不需要耗费资源,且数千年如此,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上等之善;二是可以从历代贤者来思考,他们修筑和维护了都江堰,没有他们,也就不会巧妙地开发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实在可以称为“上善之人”;三是意在启示告诫人们,要向古圣先贤学习,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答案: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点评】【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上善若水》,作者是“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新浪网称“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法制、人性等问题”.原文刊2008年9月《吉林日报》,长约3700字,命题者将其精简为1000余字.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05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06《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07《一幅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08《侯银匠》)…,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者一路走向2009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依旧是文本贲张的血脉.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甲、论述类文本】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说“异”

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解答】(1)此题不正确的一项很容易选.“灰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这种错,不看文章也能判断.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设问清晰,较易回答,主要结合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蜂拥而上的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3)此题考查的筛选信息,“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是对文章主体内容的概括,作答时要结合全文按要点逐条回答.

答案:

(1)B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