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重庆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
大小:0B 5页 发布时间: 2024-01-13 10:08:53 15.31k 15.26k

3、角度判断上要辨明交叉重叠。角度重叠的两点做一点给分,角度交叉时,选相异的点给分,出现多角度的点,选得分高的角度给分。

【失误分析】1、学答非所问。试题要求概括演变过程,有学生 着重于根括三个角度(方面),每一角度的内容弱化,甚至不论,反映出考生审读能力较弱或粗枝大叶。2、思维混乱。⑴许多考生抽象作答,有关无关的信息混淆在一起,不分点,也不分层,思维的清楚度较差;⑵答题角度错杂。考生答案所分的三点陈在大量的穿插甚至重叠景象,出现演变过程的症结词汇未能对应呈现,反映出考生思维不谨严。⑶答题角度单一,大批考生按时期顺次叙述,瓷器的历史成了谜底的聚焦点。终极只能在一个角度得0.5分。3、答题习惯不好,比方,分点意识差,书写潦乱,答错地位等。 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解题指导】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两个考点。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切相关,这也是命题的意图所在。考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切分,然后对内容进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画,再进行概括。从行文的层次看①②是第一层提出话题,③④⑤是第二层分析话题,⑥是第三层点题;然后再进行内容归纳概括就相对容易了。

【评分细则】阅卷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和便于操作,将上述三个要点作如下细化。(1)第一个要点分成“事实生活中人们对瓷器的态度”和“引出话题”两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前一方面如照抄原文“当初人们越来越感到瓷器是个好东西”不得分。后一方面如答成“领起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作展垫”也可得分。(2)第二个要点分成“从俗到雅”“历史过程”两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前一方面如果采取描写性的语言展开叙述,只有包含了“从俗到雅”的意思即可,后一方面答成“演变”“发展”也可。(3)第三个要点包含两个方面:瓷器与做人的关系,将这种关系详细化。每个方面1分。瓷器与做人的详细关系除到达“尽自己本质”以外,“超尘脱俗”“又一重清深境界”也算准确。此外, “点明主旨”“深入核心”等也可给1分。

【失误剖析】本题即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要考核学生的概括才能,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可能理出作者的思路,请求较高,得分情形如下: 以上表能够看出本题得分不高,超过40%的人只能得2分,满分较少。完整不能得分的人也不在少数。重要标题表示在:

1、要点:概括不全。有近一半的考生吸能答出第二个要点。

2、概括不准确。第三个要点不能答出“瓷器与做人”的关系只说瓷器如何如何。

3、表述不标准。如把“引出话题”答成“点明主题”“点明宗旨”“点题”等等。

4、混杂了“思路”与“辞意”。部份考生只是简单地将每个天然段的粗心列举了出来,却不能精确地指出作者的思维门路。

17.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答案:(1)分析:①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②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2)评价:①作者的观点有道理。理由参考答案:

理由1、就艺术品的发展历史而论,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一个大俗之物,并没有因为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可见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

理由2、就艺术品的“雅俗”审美判定而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艺术太雅,孤芳自赏,不行;太俗,品位太低,也不行。只有当雅俗有机结合时,艺术才能显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理由3、其他联想:高雅的小说戏剧素材原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即雅源于俗,而又不同于俗,且不同之处就在其雅。由此可见,雅俗本一体。

②不赞成作者观点,雅、俗二者不能统一。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一般来讲,高雅、典雅、雅致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通达、晓畅,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但有向“庸俗”“低俗”“媚俗”化蔓延的倾向。如东北二人转。要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提升文化品位。

评价观点:给分是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以为作者的观点有无道理,这是1分;之后是阐述理由,2分。

阐述理由可沿三个方向:①就艺术品的发展历史而论;②就艺术品的“雅俗”审美判定而论;③由作者观点进行适度的联想和引申。

如果学生认为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就要从文本中查找根据,正确还原作者用以支撑其观点的理由;或者从自己生活中列举实例。如果学生的态度是不赞成作者观点,就须从雅、俗二者之间为什么不能统一来阐述。

【解题指导】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分析与评价。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8.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渎“水”与“火”的寓意。(4分“水”的寓意:答案: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山环水绕,所以称山城;四季水分充足,优势得天独厚。“火”的寓意:答案:夏天似火炉,是“四大火炉”之一,重庆人爱吃火锅,脾气火爆,性格豪爽。19.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   ,    ;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   。

答案: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不狂妄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不胡为所以有理性。20.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4分)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答案:①帕格尼尼是是一位奇人,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但他却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家。

②帕格尼尼是世界级小提琴家,更是一位奇人,虽然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然而他却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4分)看到“好朋友”①三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② 小朵。忘记了我们是③什么时候认识的了,可能大概④是一个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日子吧。“物以类聚”⑤一语似乎是为我们两人⑥ 诞生的,因为⑦我们都是属于⑧排骨级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她比我更瘦——⑨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肉排,因此⑩ ,小朵别号“金箍棒”⑾,大家都亲切地叫她——⑿棒妹儿。(1)语段中③④⑥⑦⑧⑩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   ;不能删去的一处是   。(2)语段中①⑤⑾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   ;②⑨⑿三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   。

答案:(1):④;⑩。

【解析】 “可能”与“大概”重复,所以必须删去。如果在此处不要“因此”,容易将后面的内容与存折号后的内容相连接,如此就会误解句意。其余的词语属于可有可无,意思是即使删除,但不会对理解句意明显影响。

(2):⑾;⑨。

【解析】①⑤的引号的作用是引用,⑾的引号则表明词语的特殊用法; ②⑿的破折号作用是强调突出,⑨的作用是解释说明。七、写作(本大题60分)22.生活中有许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亲历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给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请以“我与故事”为题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解读 :2009 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我与故事”,不故弄玄虚,不兜圈子,不给考生增加审题难度,比较好写。一方面,当下重庆正在掀起如火如荼的“读经典、唱红歌、讲故事”的活动,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对这个题目就不会陌生;另一方面,这个题目平易近人,没有什么审题难度。但是,这个题目貌似简单,其实仍包含一些思考玄机。 这是一个好像小学课堂上的命题作文,但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的精彩度, 却是考生首先要直面和解决 的问题。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各种故事刊物上看到的,还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但这个故事也不是信手拈来即可,还要进行过滤。要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主流思想的故事,因为高考作文应以积极进步为主,不然就不能拿高分。总之,选择的故事要让人有所感悟,让人有的感动,获得启示。

其次,还要突出写作主体“我”的地位。这是一个关系型命题作文,题目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我”,一个是“故事”。写作时,如果只写“我”而不言故事,或者只写故事,而不谈“我”,都是偏题了。准确的写作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在考场上迅速调动平时的积淀积累,表达在自我人生或阅读他人故事中引发的感悟和思考。 或记叙自己真实经历的故事,抒发真实情感;或针对听闻过的故事有感而发,书写内心感悟。

不管采用哪种体裁,都要在语言文字上下足工夫,做到真情洋溢,文采斐然。这也是区分考场作文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考生不能根据命题灵活而动,死守平时的应试作文模式,势必泛泛而写,落入平庸之中。

我与故事(满分作文60分)

悠扬的古曲如佛界的“梵音”, 灵动的舞姿是观音的“宝像”, 无声的世界包含着生命的坚 强,天使的微笑露出心灵的祥和。 ——题记

很早我就倾听过史铁生的故事。他的《我与地坛》更是让我感动不已,是他给了我无声的震 撼。史铁生说过: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易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生命的昭示。它越是体面地生着,让我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这些以往蹒跚的脚印去看 那不断写作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去向,这也是史铁生对他作品的最好诠释。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对生与死的理解。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日子,即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于是他把孔子的“不知 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焉知生”。他这样告诉别人:有时候人太害怕回到虚无里去,却忘记了自己本从虚无里来。他在另一首诗歌里写到:“午后如果阳光寂寂,你是否听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之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生死同一。”即过程便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在史铁生眼中的死,是倍加的温馨。

读到此,史铁生告诉我人要有 正确的人生观。 史铁生最崇拜的是卡尔•刘易斯。他们见面时,史铁生没有丝毫悲切,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是 完美的。之后,卡尔•刘易斯也输给了跑进 9.79 秒的约翰逊,而后又知道约翰逊服用了兴 奋剂,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民说:不管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我被这话感动了。不错!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那些肉体残疾或 者心灵残疾的人以更多的关怀与同情吗?读到此,他劝诫我不要在心灵上有残疾。

记得原野在《人生》中写道:“人生从自己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这中间的时 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泪。人死,别人洒下诚实 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原野用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生,说 长不长,说短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在这其间的生命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

读到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在给史铁生的颁奖词上这样写道: 他是中国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在他的写作之页,他以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美丽而丰满的文章。他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欢乐与高兴。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残缺的身躯给予我无声的震撼,他的微笑承载的是生命的苦难。 我们应从中读懂生命的真谛,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的力量和生命的坚强。

【阅卷感言】 作者借史铁生对生命苦难的探究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身躯残缺而灵魂高大 阅卷感言的史铁生。作者也从中读到了正确的人生观,理解了生命的真谛。“史铁生对生命苦难的探 究”故事与“我”融合较好,审题准确,切合题意;作者知识广博,材料翔实,信手拈来;文章立意深刻,对生命意识的思考有一定深度,给人启迪;题记优美而含意深刻,能为文章 中心服务;结构自然流畅,语言优美灵动。

【满分理由】主题深远,构思严谨。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