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诗经》中的“二南”指周南、召南。
41.《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商颂、鲁颂。
42.《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
43.“形容枯槁”出自《战国策》中的《苏秦始将连横》篇。
44.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4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6.中国古代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47、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48、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49、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50.“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篇。
51.《逍遥游》篇是《劝学》的代表作。
52.《楚辞》最早的注本是《《楚辞章句》。
53.《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时始称《诗经》。
54.《诗经》作品共305篇,其中《国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55.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56.《国语》和《战国策》都是过别提体的史书。
57.《战国策》的说辞最显著的特点是敷张扬厉。
58.《楚辞》一书是由刘向整理而成的。
59.《楚辞章句》是由汉代(朝代)的刘向编成的。
60.根据《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共有_25篇,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61.《史记?屈原列传》认为:“《离骚》者,犹离犹也。”
62.保留乐府民歌最多的总集是宋人郭茂青编的《乐府诗集》。
63.汉乐府民歌的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69.《汉书?艺文志》说乐府诗是“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概括地归纳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70.《孔雀东南飞》最早载于南朝梁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71.鲁迅认为,曹丕的时代,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
72.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73.曹植的诗《赠白马王彪》是赠白马王曹彪的。
74.“建安七子”的称号,始见于《典论?论文》。
7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出现了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平复帖》、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总论》等论著以及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76、女诗人蔡琰的《悲愤诗》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77、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7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
79、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80、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8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二、名词解释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