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问》)是一篇罕见的奇文,它自始至终全以问句组篇,一连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问题。
二、
名词解释:
“楚辞”是汉代人对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战国后期楚国形成的一种诗体的称谓。其基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呈现了楚国的地方特色。
三、
1、简述《离骚》思想内容
《离骚》是诗人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和人生总结的结晶之作,在这里,诗人回顾了人生旅途中春风得意和抱负非凡以及不遇明主、遭谗被贬的沉痛经历,抒写了寻觅、期待、失望、孤独、彷徨的内心凄苦和对楚国恶劣政治环境的憎恶、愤慨,同时又反复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对故土的眷恋、致死不渝坚持操守的决心和清高傲世不与俗人为伍的情怀。因此,这是一篇袒露胸襟、倾吐怀抱的政治抒情诗。
2、简述影响屈原楚辞产生的主要因素。
中国地域广阔,习惯上以长江为界而有南北之分,这种划分早在先秦周人观念中已经出现。南北地区本因地域经济条件而制度有异,又因观念上的区分而各不同调,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和文化风貌。
长期与北方中原对峙,使楚人常常自行其是,不受周王控制,也较少周人礼制的束缚。与此同时,与南方土著民族融合,自动向“蛮夷”习俗认同,更使楚文化形成了不同于北方文化的地域特点。
巫风盛行,使上古神话在楚地保留最多,流传最盛,也使楚地艺术仍弥漫在浓厚的浪漫想象氛围中。更有大量巫歌巫舞遍布于乡野民间和祠堂祭坛之上。
天赋极高、修养极厚的屈原以及他的放逐民间,恰恰成就了这个契机。
四、
试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诗人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和人生总结的结晶之作,在这里,诗人回顾了人生旅途中春风得意和抱负非凡以及不遇明主、遭谗被贬的沉痛经历,抒写了寻觅、期待、失望、孤独、彷徨的内心凄苦和对楚国恶劣政治环境的憎恶、愤慨,同时又反复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对故土的眷恋、致死不渝坚持操守的决心和清高傲世不与俗人为伍的情怀。因此,这是一篇袒露胸襟、倾吐怀抱的政治抒情诗。
艺术特色:
(1)《离骚》艺术的成功首先表现在通篇用第一人称,通过人物的尽情倾吐,塑造了一位充满神性色彩又与作者精神气质息息相通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2)《离骚》的艺术成功还表现在它不但大量运用丰富新奇的比喻,而且注意比喻的完整、系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象征情节。
(3)更能代表《离骚》特色的是通篇及局部情节设置的象征意味。就整体构思而言,《离骚》中抒情主人公上天下地求索寻觅的整个过程就是诗人现实斗争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一个写照。
(4)《离骚》的艺术成功还在于它通过浪漫不羁的想象,创造出神话般的奇幻境界,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两次飞升的描写中。
第六章汉赋
一、
现保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是(荀子)的《赋》篇。
《汉书。艺文志》赋篇载:《贾谊赋》篇,今存(《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等。
3.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东汉著名的抒情小赋。
4.贾谊的赋作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作。
5.杨雄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甘泉》)、(《河东》)、(《羽猎》)、(《长扬》)。
6.(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文体赋的初步形成。
二、
1、说明《归田赋》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意义。
思想内容:《归田赋》所表现的田园生活,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与汉代文人大赋多表现京都、宫苑、游猎内容迥然不同。《归田赋》是汉代抒情小赋的奠基之作,作于顺帝朝为侍中期间。因宦官弄权,遭谗毁,表达全身避害、归隐田园的思想。
意义:《归田赋》所表现的田园生活,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与汉代文人大赋多表现京都、宫苑、游猎内容迥然不同。其艺术表现,长短句式相间,且多用骈辞俪句,韵律铿锵而富有变化。虽为辞赋,但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之篇幅短小精巧,一改文体大赋臃肿、板正、说教的面孔,给汉代辞赋创作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之气。不仅影响了汉代抒情小赋的创作,而且实开魏晋田园山水文学创作之新风。
2、汉赋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汉初最早出现的是骚体赋,这就是贾谊贬谪在楚地,受屈原楚辞的影响而创作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其后的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等,都是骚体赋。
汉代文体赋又有自己发展演变的轨迹。枚乘的《七发》就具备了汉代文体赋的基本特征,成为由骚体赋向文体赋演化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枚乘之后,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上林赋》,真正完成了汉代文体赋的建构,提供了此后汉代文体赋创作的范式。
司马相如之后,杨雄有意识地模仿司马相如,创作了《甘泉》、《河东》、《羽猎》、《长扬》四大赋,进一步拓展司马相如赋作的题材,开游猎、宫苑赋之先例。
班固有《西都赋》、《东都赋》,张衡有《西京赋》、《东京赋》,以京都为主要描写对象,开辟京都赋创作的新领域,并把文体赋的创作推向极致。
张衡之后,汉代文体大赋的创作,就逐渐走向衰微了。代之而起的是咏物、抒情赋的创作,如马融《长笛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第七章汉代诗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