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结合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紧扣语言特点或思想感情作具体的分析。
【解答】(1)A.“动机感到困惑”错误,作者并没有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相反,他对精卫这种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的精神感到十分敬佩。
(2)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这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述的,可以从两句展现出精卫坚韧不拔的奋斗意识,这是精卫自我表达的情感,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感慨等角度分析;如认为不是以精卫的自我口吻表达的,可以从这两句是表达的是一种对未完成事业的表达,是诗人内心的希望借助精卫的精神来实现自己的内心感受等角度分析。
答案:
(1)A
(2)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息。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答案为: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重点字:须臾)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重点字:隆、颓)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
【点评】《劝学》(选自《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