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②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文言文实词多义词确定含义,必须联系上下文,代人原文进行验证.此题考查的往往是语境意义,考查考生文言词义的推断理解能力,因此在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基础上,必须学会依文定解.
(2)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文言文分析综合主要考察归纳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人物传记注意从记叙的要素核对信息是否正确,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是否与原文一致,注意信息整合.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运用翻译五字法“留”、“删”、“补”、“调”、“换”.
【解答】(1)C项“昧”在这里应该是违背的意思.
(2)④是被贬官之后的仕途艰难;⑤是被元载陷害.用排除法可选出答案A.人物特点分析首先看是否其人其事,然后看什么事表现人物什么特点,找出不合适的句子排除选案,可找到答案.
(3)C项中“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与文意不符.吕諲已经罢相,但声问甚美.李揆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到吕諲管内构求諲过失.
(4)①注意点:“时名”译为“当时声望”;“滞”译为‘停留'、“引进”译为“推荐“.
②注意点“薄”译为轻慢、轻视;“盖”译为“大约、大概”
答案:
(1)C;
(2)A;
(3)C;
(4)①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②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点评】弄清楚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事实上,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3.(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