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C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②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
(2)从分析人物特点的角度筛选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根据文意“在此之前,察官有了空缺,朝廷议论大多倾向萧燧”“阙”应为“空缺”.
(2)①是萧燧面对权贵无理要求时所表现的一腔正气.此时萧燧的本职工作是平江府观察推官,尚未担任主考官,而且因为不愿违规给秦桧办事还让人家在秀州耍弄了一番.⑥所言之事并非萧燧本职范围内的事,他只是替自己曾工作过的地方的百姓向朝廷求情,以帮助那里的百姓度过饥荒.以上两句都与“恪尽职守”无关.
(3)不是秦桧“与其亲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而是秦桧亲信秘密告诉萧燧,说秋天考试时萧燧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届时秦桧的儿子秦熺要参加考试,想托付萧燧关照一下.
(4)①杂糅,混杂;风俗浇浮,风俗浇薄虚浮.
②与,给;旧治,原管辖地区.
答案:
(1)D
(2)C
(3)A
(4)①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②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译文: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天生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殿试高中进士功名,授职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说秋天考试时萧燧必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问其原由,那个秦桧亲信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你.”萧燧气怒地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因此怀恨他.不久就被朝廷发文书派到秀州,萧燧到那里后考官就多出来了,于是上面从考官中换出一人前往漕司考场,秦熺果然考中前几名.孝宗初年,萧燧被任命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在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时,议论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皇上听了很高兴,就作了一篇《用人论》赏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察官有了空缺,朝廷议论大多倾向萧燧,因他没有做县官的经历,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地做官,因为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行为表现,萧燧都上奏朝廷罢免了他们.当时又议论军事进攻之事,皇上以此事问萧燧,萧燧回答说:“如今有贤德和没有贤德的人混杂在一起,浮薄的风气败坏了淳厚的风俗,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依仗小康,就萌生骄敌之心,那结果就不是臣能知道的了.”皇上说:“这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匡正纪纲,容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可以授予权柄.皇上都欣然采纳.萧燧出朝担任严州知州.严州地盘狭小,财物匮乏,刚到那里,公家的钱还不满三千,萧燧节俭用度使之够用.两年之内,用新积蓄的钱补上了原先累积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正吝惜职名,如果没有功劳就不授给,但因萧燧治理严州有功劳,就下诏授他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严州父老拦路相送,几乎无法前行,送萧燧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婺州和严州相邻,百姓熟知条令教化,不多费力就治理有序.天旱歉收,浙西常平司请求萧燧给严州调运粮食,萧燧说:“东部与西部不属同路管辖,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怎么忍心对原先任职的地区坐视不管呢?”于是就为此事向朝廷请求,发运太仓的米来赈济他们.淳熙八年,萧燧被召回朝廷,向皇上进言:“江、浙连年遭遇水早之灾,希望下诏征求应对灾情的意见,再让各部门通融一下受灾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催督逼迫.”淳熙十年,萧燧上奏论说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他建议的事大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身丁钱的减半,也都是从萧燧发起施行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3.(11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