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机构要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或鼓励教师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专家型教师。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应当提高管理学生和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机构应该依据学校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和引导,使每个教师“一专多能”,优势互补,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授课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7
体育教育承载着强健体格、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可是在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强健体格的塑造。在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专家分析是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在时间和强度上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今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观念陈旧,模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广大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些习惯做法和落后认识观念。如: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技能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实。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论,但如何将其进行落实实施,很多学校研究的还不够,并没有在实质形成以“健康第一”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展开。
2、教法单一,缺乏创新。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展示和表演的舞台,展开师生、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地动起来。教学方法单一刻板,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和尝试。
3、体育活动场地不足,体育设施陈旧缺少维护。
体育课程对于场地和设施的要求很高,高标准的场地,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是这门课程顺利开展的保证。可是,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有些学校田径场设置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不符合田径场规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缺乏维护管理,很少进行相应的更新,甚至出于应付的目的,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以应付检查,而在广大农村中学,体育器材一直以来严重不足,缺乏维护保养,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4、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继续学习观念。
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能力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功底较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1、树立服务意识,转变传统观念。
中学体育教育方法的转变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要求广大体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转移到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上来。单纯的体能训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现代中学体育的根本目标。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体育课堂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必须进行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逐步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变体育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趣味性与情景性相结合,多运用电化教学,把声、光、像融入教学当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感觉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另外,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等多种模式。
3、完善体育设施,关注体育事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应当提到一个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层次上来,只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层次和规模。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大选择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