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重庆市文科高考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大小:0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1-27 18:00:17 6.71k 6.55k

解答:解:(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等于d,则由题意可得,解得 a1=2,d=2.∴{an}的通项公式 an =2+(n﹣1)2=2n.(Ⅱ) 由(Ⅰ)可得 {an}的前n项和为Sn ==n(n+1).∵若a1,ak,Sk+2成等比数列,∴=a1 Sk+2 ,∴4k2 =2(k+2)(k+3),k=6 或k=﹣1(舍去),故 k=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中档题.

17.(13分)(2012•重庆)已知函数f(x)=ax3+bx+c在点x=2处取得极值c﹣16.

(Ⅰ)求a,b的值;

(Ⅱ)若f(x)有极大值28,求f(x)在[﹣3,3]上的最小值.

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

专题:综合题;探究型;方程思想;转化思想.

分析:(Ⅰ)由题设f(x)=ax3+bx+c,可得f′(x)=3ax2+b,又函数在点x=2处取得极值c﹣16,可得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出a,b的值;(II)结合(I)判断出f(x)有极大值,利用f(x)有极大值28建立方程求出参数c的值,进而可求出函数f(x)在[﹣3,3]上的极小值与两个端点的函数值,比较这此值得出f(x)在[﹣3,3]上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Ⅰ)由题f(x)=ax3+bx+c,可得f′(x)=3ax2+b,又函数在点x=2处取得极值c﹣16∴,即,化简得解得a=1,b=﹣12(II)由(I)知f(x)=x3﹣12x+c,f′(x)=3x2﹣12=3(x+2)(x﹣2)令f′(x)=3x2﹣12=3(x+2)(x﹣2)=0,解得x1=﹣2,x2=2当x∈(﹣∞,﹣2)时,f′(x)>0,故f(x)在∈(﹣∞,﹣2)上为增函数;当x∈(﹣2,2)时,f′(x)<0,故f(x)在(﹣2,2)上为减函数;当x∈(2,+∞)时,f′(x)>0,故f(x)在(2,+∞)上为增函数;由此可知f(x)在x1=﹣2处取得极大值f(﹣2)=16+c,f(x)在x2=2处取得极小值f(2)=c﹣16,由题设条件知16+c=28得,c=12此时f(﹣3)=9+c=21,f(3)=﹣9+c=3,f(2)=﹣16+c=﹣4因此f(x)在[﹣3,3]上的最小值f(2)=﹣4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及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解第一小题的关键是理解“函数在点x=2处取得极值c﹣16”,将其转化为x=2处的导数为0与函数值为c﹣16两个等量关系,第二小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极大值为28建立方程求出参数c的值.本题考查了转化的思想及方程的思想,计算量大,有一定难度,易因为不能正确转化导致无法下手求解及计算错误导致解题失败,做题时要严谨认真,严防出现在失误.此类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平时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18.(13分)(2012•重庆)甲、乙两人轮流投篮,每人每次投一球.约定甲先投且先投中者获胜,一直到有人获胜或每人都已投球三次时投篮结束.设甲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乙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且各次投篮互不影响.

(Ⅰ)求乙获胜的概率;

(Ⅱ)求投篮结束时乙只投了2个球的概率.

考点: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概率的基本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Ⅰ)分别求出乙第一次投球获胜的概率、乙第二次投球获胜的概率、乙第三次投球获胜的概率,相加即得所求.(Ⅱ)由于投篮结束时乙只投了2个球,说明第一次投球甲乙都没有投中,第二次投球甲没有投中、乙投中,或第三次投球甲投中了,把这两种情况的概率相加,即得所求.

解答:解:(Ⅰ)∵乙第一次投球获胜的概率等于 =,乙第二次投球获胜的概率等于=,乙第三次投球获胜的概率等于=,故 乙获胜的概率等于 ++=.(Ⅱ)由于投篮结束时乙只投了2个球,说明第一次投球甲乙都没有投中,第二次投球甲没有投中、乙投中,或第三次投球甲投中了.故投篮结束时乙只投了2个球的概率等于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19.(12分)(2012•重庆)设函数f(x)=Asin(ωx+φ)其中A>0,ω>0,﹣π<φ≤π)在x=处取得最大值2,其图象与x轴的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

(Ⅰ)求f(x)的解析式;

(Ⅱ)求函数g(x)=的值域.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

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Ⅰ)通过函数的周期求出ω,求出A,利用函数经过的特殊点求出φ,推出f(x)的解析式;(Ⅱ)利用(Ⅰ)推出函数g(x)=的表达式,通过cos2x∈[0,1],且,求出g(x)的值域.

解答:解:(Ⅰ)由题意可知f(x)的周期为T=π,即=π,解得ω=2.因此f(x)在x=处取得最大值2,所以A=2,从而sin()=1,所以,又﹣π<φ≤π,得φ=,故f(x)的解析式为f(x)=2sin(2x+);(Ⅱ)函数g(x)=======因为cos2x∈[0,1],且,故g(x)的值域为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考查计算能力.

20.(12分)(2012•重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4,AC=BC=3,D为AB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CC1和AB的距离;

(Ⅱ)若AB1⊥A1C,求二面角A1﹣C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考点: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压轴题.

分析:(Ⅰ)先根据条件得到CD⊥AB以及CC1⊥CD,进而求出C的长即可;(Ⅱ)解法一;先根据条件得到∠A1DB1为所求的二面角A1﹣CD﹣B1的平面角,再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出棱柱的高,进而在三角形A1DB1中求出结论即可;解法二:过D作DD1∥AA1交A1B1于D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最后代入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结论.

解答:解:(Ⅰ)解:因为AC=BC,D为AB的中点,故CD⊥AB,又直三棱柱中,CC1⊥面ABC,故CC1⊥CD,所以异面直线CC1和AB的距离为:CD==.(Ⅱ)解法一;由CD⊥AB,CD⊥BB1,故CD⊥平面A1ABB1,从而CD⊥DA1,CD⊥DB1,故∠A1DB1为所求的二面角A1﹣CD﹣B1的平面角.因A1D是A1C在面A1ABB1上的射影,又已知AB1⊥A1C,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AB1⊥A1D,从而∠A1AB1,∠A1DA都与∠B1AB互余,因此∠A1AB1=∠∠A1DA,所以RT△A1AD∽RT△B1A1A,因此=,得=AD•A1B1=8,从而A1D==2,B1D=A1D=2.所以在三角形A1DB1中,cos∠A1DB1==.解法二:过D作DD1∥AA1交A1B1于D1,在直三棱柱中,由第一问知:DB,DC,DD1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射线DB,DC,DD1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直三棱柱的高为h,则A(﹣2,0,0),A1(﹣2,0,h).B1(2,0,h).C(0,,0)从而=(4,0,h),=(2,,﹣h).由AB1⊥A1C得=0,即8﹣h2=0,因此h=2,故=(﹣1,0,2),=(2,0,2),=(0,,0).设平面A1CD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取z=1,得=(,0,1),设平面B1CD的法向量为=(a,b,c),则,即取c=﹣1得=(,0,﹣1),所以cos<>===.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计算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在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时,关键是求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21.(12分)(2012•重庆)如图,设椭圆的中心为原点O,长轴在x轴上,上顶点为A,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线段OF1,OF2的中点分别为B1,B2,且△AB1B2是面积为4的直角三角形.

(Ⅰ)求该椭圆的离心率和标准方程;

(Ⅱ)过B1作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使PB2⊥QB2,求△PB2Q的面积.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