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4.(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茶花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考点】34: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解答】解: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其泛滥带来的巨量泥沙淤塞了淮河两岸的许多河道,淮河从此失去了原先的入海通道,读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没有自然的入海河道,故没有明显的自然标志;秦岭﹣淮河虽然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大多自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显,两侧地理差异并不显著。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要全面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考点】83: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解答】解: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对人类环境的作用,关键是根据图片看出河流在此起到阻碍作用,然后进行分析即可.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考点】68: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