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解答】解:图示区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B对。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镇分布的因素,理解即可.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
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
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
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7.(4分)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2W: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较简单,主要是进行数据分析,生物量提高了,因为植株数量总体而言上升了.植被的分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地上的生物量和地下的生物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①生物量提高正确,因为总体而言,植株的数量增多了。故正确;
②生物量降低错误,因为总体而言,植株的数量增多了。故不符合题意;
③植株密度改变,总体的生物量增多,故正确;
④根据数据分析,不能得到植被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较简单,主要是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信息分析答案.
8.(4分)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考点】2W: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主要是分析数据,此消彼长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灌木、草本两类植物一个增多、一个减少.
【解答】解:A.植株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灌木无变化,草本逐年增多,不符合此消彼长,故不符合题意;
B.总生物量,是包括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通过计算灌木变化较小,草本是逐年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C.地上生物量,草本和灌木都是逐年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D.地下生物量,灌木逐年减少,草本逐年增多,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任务就是分析数据,并能理解此消彼长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
9.(4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考点】2W: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