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6月上旬某地5时日出,根据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可知该地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即昼长大于夜长,故该地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故选:C。
【点评】本题较简单,掌握太阳日出日落方位的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即可.
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
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由此判断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答】解:根据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地形,对应的是②④。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城市为成都,乙城市为重庆.与成都相比,重庆的区位优势在于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为水路交通枢纽.
【解答】解:A、甲位于成都平原,乙是重庆地区,甲的地形更为平坦,故不符合题意;
B、甲和乙都有河流流经,都有丰富的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C、甲和乙都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公路的交汇处,陆路交通都便利,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甲是成都,乙是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还位于铁路交汇处,因此乙比甲交通更为便利,故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首先需要根据图示的河流区位进行准确定位.之后以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为背景,结合影响人口密度分布和城市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即可分析.
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考查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高压到甲大约要16小时.24小时后,高压在甲的东部.甲在高压的西部,根据图中是北半球的反气旋,气流是顺时针方向运动的,所以甲是东南风.如图:
【解答】解:A、根据计算,24小时后甲在高压的西侧,所以是东南风,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计算,24小时后甲在高压的西侧,所以是东南风,故正确;
C、根据计算,24小时后甲在高压的西侧,所以是东南风,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计算,24小时后甲在高压的西侧,所以是东南风,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掌握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结合计算得出高压的位置,判断方向,此题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考点】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考查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不会出现沙尘暴.图中有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天气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出高压到甲大约需要16小时,低压到甲大约需要24小时.30﹣48小时之间,甲先经历高压系统,后经历低压系统.高压控制是晴天,低压控制是雨天.所以在30﹣48小时之间出现了强对流降雨天气.
【解答】解:A、30﹣48小时之间,甲先经历高压系统,后经历低压系统,不会一直是高温天气,故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