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大小:0B 8页 发布时间: 2024-02-11 16:27:38 5.86k 5.73k

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大西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 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12. 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B 12. D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试题难度较小,理解教材内容可做出回答。

【11题详解】

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12题详解】

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因此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不同,防治措施也不同,概括来讲是“因地制宜”四个字。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选择往往要考虑区域的水分条件的差异,在水分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而特别干旱的地区只能采取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再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内蒙古东部应减少水井数量,而一些河流沿岸地区更要注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此荒漠化的防治类问题不光要答出具体措施,更要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措施。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3.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14.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13. B 14. D

【解析】

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14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6. 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土壤

【答案】15. C 16. C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