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从图中可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30°N附近),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面积广阔,因此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的纬度差异是由于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造成的.
【解答】解:A、根据地图上的特大城市的分布规律可知: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北纬中低纬度地区,因为这里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合适以及土地面积广阔。故正确;
B、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里形成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里形成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里形成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了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学生在读图时找出分布集中的纬度地区,再加以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2)面对特大干早,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森林火灾(病虫害).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5)据图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服饰;民俗)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M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分析】第(1)题,云南省西北部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山脉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反映地势南高北低的起伏状况. 第(2)题,干旱发生时,降水偏少,植被枯萎,天气干燥,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第(3)题,考查应对旱灾的主要措施. 第(4)题,考查水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易知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服饰等方面;而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这里地形闭塞,导致与外界交流少造成的.
【解答】解: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地形、农业、工程建设、文化等知识. 第(1)题,根据河流分布和流向可判断出该地地形特点. 第(2)题,干旱林区应防范火灾. 第(3)题,农业抗旱从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用耐旱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进行回答. 第(4)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修建水电站利弊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第(5)题,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民族风情不同,其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主要是地形闭塞,与外界交流少.
故答案为:(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
(2)森林火灾(病虫害).
(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5)建筑(服饰;民俗).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分析、自然灾害类型及应对措施、水电站建设的影响、文化等知识点.
13.(3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1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2列举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