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点评】考查知识点较全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学会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
13.(24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2).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考点】23:大气的受热过程;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65: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气、农业和工业的交叉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自然因素中,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气候因素也是最难被人类改变的因素,气候中的气温因素与大气受热过程进行知识的整合,衔接;(2)农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人类为了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不断利用和改造农业区位因素,如大棚技术的应用、发展梯田农业、喷灌、滴灌技术等;人类改造自然因素有利也有弊端,本题是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是考查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首先明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按照这个模版具体工业布局具体分析.
【解答】解:(1)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和大气散射,其中大气的吸收就包括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故大气中的中二氧化碳越多,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故大气中的中二氧化碳越多,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多,综合所知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且大气中二氧化碳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故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越强.
(2)大棚技术的应用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利用大棚技术,可以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可以增加作物种植的次数,减少冻害的影响;且大棚内的温度升高,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棚内的水汽含量大,土壤的湿度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动力(燃料)、原料、政策、环境等;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市场前景广阔、北京的科技实力强、北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等.
故答案为:(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答出任意三项即可.
【点评】本题以两幅图片和一段文字,考查了大气、农业和工业知识,考查的范围较广,知识的整合性较强,平时学生也可以多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合,这样遇到题目才会感觉很熟悉没有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