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9题,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第10题,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气旋,⑦⑧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
【答案】9.A10.B
【解析】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通过计算得到时间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需加上14时52分,则北京时间为5月23日26时52分,即为24日2时52分,A项正确。
【答案】11.A
【解析】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即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通过计算得到时间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需加上14时52分,则北京时间为24日2时52分。
36.【答案】(1)青稞(小麦)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乙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乙地(海拔5 25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高山草甸带;丙地(海拔2 00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道路沿线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流域面积、地势起伏、降水的强度和时间、植被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37.【答案】(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南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这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不利的。(2)分析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状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3)分析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增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