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口令一般由(预令)和(动令)组成。在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中。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
124.器械体操是指在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吊环和鞍马上进行的各种运动。
125.构成跳舞蹈的三大要素是动作、节奏和表情。
126.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难点是倒肩压臂腹贴杠。
127.武术中的对练是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技击方法
128.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较好是12分钟跑。
129.在水中游泳时,如果遇到身体抽筋应先呼喊周围环境的人。
130.柔韧性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拉伸法。
131.运动处方可分为竞技训练处方、预防保健处方和临床治疗处方3种。
132.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注意事项。
133.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维尔威克指数=体重+胸围/身高×100。
134.发展体能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负重法、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综合法和比赛法。
135.常用的球类比赛的编排有淘汰制、循环制和积分制三种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的: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学意图的一种陈述。
2.教学目标:指学生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明确的陈述。
3.体育基本技术: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4.体育基本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5.体育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教材内容、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照认识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6.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直的动作。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及在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7.队形练习:指在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队形、图形的变化。
8.准备活动:指在进行较剧烈活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在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损伤。
9.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10.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11.诱导练习:是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及对身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致相同但较简单。
12.辅助练习:是指为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13.稳定状态:是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及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的状态。
14.整理运动:是在体育活动后,为使身体与精神得到放松而采取的身体练习。
15.恢复过程:体育活动后,人体各种机体活动仍处于高水平,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16.超量恢复:是指体育活动后的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超出原来的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17.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转换练习内容或插些放松性练习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18.运动;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与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与活动项目的总称。
19.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与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状态。国内外对青少年体质的测定内容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
20.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21.体能:身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机能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2.身体素质:通过肌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各器官系统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其中力量,耐力、速度最为重要
23.力量素质:指身体及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24.耐力素质:指人体进行长时间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身体健康与体制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与专项耐力素质。
25.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启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26.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人体快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