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有时.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U: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7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解:(1)读图可知新西兰为岛国,远离世界大多数国家,调动知识可知新西兰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量大,根据图中国际机场和和主要海港的分布可知新西兰对外运输中货运依靠水运,客运依靠航空.
(2)根据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读图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对比南北二岛,机场、海港、陆路交通线均是北岛较多,北岛平原地形比例较大、纬度低热量充足,城市较为密集.
(4)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貌景观独特,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是度假疗养的好地方.
故答案为: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13.(10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①地属于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分异的形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理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②地属于垂直分异,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解答】解:①地从自然带的水平分布规律来看,应属于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受到沿岸洋流和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属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②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垂直地域分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故答案为:①地:地处低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低,气温高;受东南信风控制,盛行向岸风;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故此地终年降水丰富、气温较高,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点评】比较灵活地考查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
14.(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图,回答: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N5: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聚落主要受地形、河流和交通线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因素,甲区域为渭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乙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故答案为: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